應對氣候變化,行業在行動
已有人閱讀此文 - -11月10日,中國和美國在聯合國氣候變化格拉斯哥大會期間發布《中美關于在21世紀20年代強化氣候行動的格拉斯哥聯合宣言》。雙方承諾繼續共同努力,并與各方一道,加強《巴黎協定》的實施。在共同但有區別的責任和各自能力原則、考慮各國國情的基礎上,采取強化的氣候行動,有效應對氣候危機。雙方同意建立“21世紀20年代強化氣候行動工作組”,推動兩國氣候變化合作和多邊進程。
其實,為有效應對氣候危機,中國政府以及國內石油和化工行業及企業早已自覺加入到踐行的行列之中,加速綠色轉型正在成為中國行動。
中國政府是應對氣候變化的行動派。全球溫室效應的出現,是發達國家在長期發展過程中碳排放積累疊加的結果,包括中國在內的發展中國家承受了發達國家歷史排放的后果。但中國沒有抱怨,更沒有等待觀望,而是積極行動,主動作為,將應對氣候變化擺在國家治理更加突出的位置,為應對氣候變化貢獻中國智慧和中國力量。
自《巴黎協定》達成以來,中國從自身實際出發,以前所未有的力度自覺開展減碳行動,積極調整產業結構、轉變發展方式,一大批小煉油、小化工、小水泥等高污染、高排放、高耗能企業被淘汰,一次次環保風暴更迫使排放不達標的企業或關停或轉型。我國不斷提高碳排放強度削減幅度,強化自主貢獻目標,推動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過去10年間,我國煤炭消費年均增速2.5%,遠低于經濟增速,過去15年我國碳排放強度大幅超額完成2020年氣候行動目標。這其中也有石油和化工行業的巨大付出和積極貢獻。
石油和化工行業是綠色發展的實踐派。我國石油和化工行業既是能源的生產者,也是消費者,當然更是中國“雙碳“目標的堅定支持者。近年來,行業以科技創新為動能,堅持技術進步,推動綠色發展,行業面貌發生了深刻變化。
“十三五”以來,行業利用自身優勢,有效推動了綠色發展方式的轉變。行業環境問題得到有效遏制,全面完成電石法聚氯乙烯低汞化改造,磷石膏綜合利用率達到40%,VOCs排放量降低30%以上;節能減排取得積極進展,能耗年增速由“十二五”末的6.9%降到3%左右,COD、氨氮等主要污染物排放量下降10%以上,固廢利用率超過70%;綠色發展水平進一步提升,低氮燃燒等先進環保技術取得突破,行業綠色制造體系進一步完善;單體煉油能力由過去的幾十萬噸發展到千萬噸級;單體乙烯裝置規模由以往的幾萬噸發展到百萬噸級,單位排放和能耗水平大幅降低,為國家低碳戰略和綠色發展貢獻了行業力量。
石化企業是實現轉型升級的行動派。近期我國發布了《關于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做好碳達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見》和《2030年前碳達峰行動方案》,石油和化工企業無論是減碳還是降耗都將任重道遠。今年以來,各地能耗“雙控“政策趨嚴趨緊,煤炭供應量短價高,環保督察更加嚴格,給不少石油和化工企業帶來巨大壓力,甚至一部分企業有了危機感。但壓力也是動力,危機更是契機。
廣大行業企業正在積極行動,推進轉型升級、綠色發展。他們深入開展碳減排工作,促進低碳發展;大力發展氫能等清潔能源產業,大幅度降低生產過程含氟氣體排放;加快工藝技術改造,促進清潔發展。他們積極降低資源能源消耗,促進節約發展;強化能效“領跑者”引領,完善節能節水標準體系,推廣先進高效節能工藝技術及裝備。他們圍繞重點行業和重點污染物開展清潔生產技術改造,實施有毒有害原料替代,推廣綠色生產工藝,降低污染物排放強度,從源頭上消除污染;加強資源綜合利用,促進循環發展;抓緊從企業小循環、園區中循環、社會大循環三個層面構建循環經濟體系,提高產業關聯程度和循環鏈接效益。
當前,石油和化工行業的廣大企業,正通過一系列舉措,用具體行動承擔自身義務和責任,答好應對氣候變化、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這一時代命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