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新奧之力,追洋浦低碳之愿
已有人閱讀此文 - -椰風拂面的4月,習近平總書記來到了位于海南省儋州市的洋浦經濟開發區(以下簡稱洋浦經開區)。在這里,總書記詳細了解了洋浦經開區的發展及中國特色自由貿易港的建設情況。作為海南自貿港的“先行者”,洋浦經開區在保持經濟增速的同時致力于建設零碳工業園區,在新奧集團的助力下,洋浦經開區找到了符合自身發展的低碳綠色解決方案。
因地制宜發展生物質能
今年一季度,海南貨物貿易進出口額躍居全國首位,其中,洋浦經開區所在的儋州市外貿總值更是位列海南各市縣第一。洋浦經開區承載著海南省約40%的工業產值,如此重要的工業力量該如何在“雙碳”下實現綠色環保的可持續發展?經過多方對比接觸,洋浦新奧能源發展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洋浦新奧)擔負起了為洋浦經開區提供源源不斷“綠色”動力的使命。
海南土地有限,陸上風、光資源較少,但每年全省橡膠林砍伐更新面積約20多萬畝,產生的生物質資源達40多萬噸。洋浦新奧總經理鞏曉睿表示:“海南省為保護藍天碧海提出了建設無煤島和能源清潔化策略,新奧提議以生物質資源為原料,運用梯級利用、多能互補、智慧運行的泛能技術,建設海南省首個生物質供熱項目。這一想法得到了開發區管委會的認可和支持,2018年我們開始啟動新奧泛能微網先導工程一期項目建設。”
據悉,項目一期于2020年投產,年產蒸汽60萬噸,年消耗生物質約25萬噸,折合標煤耗量約8.3萬噸,實現年碳減排量約22萬噸。洋浦新奧不僅提升了洋浦經開區能源供應的綠色能源占比,更為園區綠色發展轉型奠定了扎實基礎。
如今,洋浦經開區內已建有大型石油、商品油商儲基地,中石化海南煉化、金海漿紙、逸盛石化等一批大企業都已入駐。隨著在建和投產工業項目持續增長,電力及蒸汽能源需求龐大,園區內年總用能規模預計將達245億千瓦時。
鞏曉睿表示,新奧生物質項目二期工程正在規劃中,投產后,一二期合計蒸汽供應能力預計達每小時300噸以上,年提供蒸汽200萬噸,提供近1億千瓦時綠電,實現年碳減排量約70萬噸。
高標準排放正在實現
由于海南的環保標準非常嚴苛,尤其是在大氣排放方面,要求氮氧化物、顆粒物等所有指標全部達到或低于國家超低排放標準,這對工業無疑是一場大考。
洋浦新奧所提供的“工業血液”不僅為洋浦經開區的能源供應提供了堅實基礎,更讓其尾氣排放環保標準達到了執行的極限值,符合目前全中國乃至全世界最嚴格的環保標準要求。
為了達到海南環保政策中的“高標準”,洋浦新奧投入了大量的研發成本,采用最新技術、最新工藝和最新材料,并與國內高校和優秀的環保企業合作,進行反復論證比較,選用新型催化劑優化整個煙氣凈化處理流程,再輔以后期精細化運行,取得了良好成效。洋浦新奧所提供的“低碳能源”為洋浦開發區的能源供應提供了堅實基礎。
鞏曉睿說:“目前為止,新奧實際運行效果完全達到預期指標。”洋浦經開區管委會旗下洋浦國際投資咨詢公司首席技術官張慶毅表示,洋浦經開區計劃建設的零碳園區不會對電網造成較大壓力,也沒有成本高昂的電化學儲能設施,將是一個可循環的綠色低碳供能系統。
“洋浦新奧在保證完成減碳任務的同時,未來還將進一步發展冷、熱、光、電等各類能源品種,通過數字化智能化的能源整體解決方案,匹配需求側與供能側,實現供需平衡,并將能源設施互聯互通,構建洋浦可再生能源與氣體能源融合發展的現代能源體系。”鞏曉睿表示。
作為承擔著洋浦經開區能源系統改造重任的洋浦新奧,已從園區企業的能源需求出發,確立了最佳能源解決方案,實現“一企一策”。他們將針對園區內不同類型企業,實現不同壓力、不同溫度蒸汽熱能的梯級利用,為園區企業項目投產打通脈絡。
泛能網“數智化”初步成型
打造“零碳園區”的另一個關鍵是數字化能耗管理、碳足跡追蹤系統,這也是零碳工業園區必備的軟實力。零碳工業園區的本質是對碳排放數據進行計量和抵消,要管理隱形的二氧化碳,就需要配套數字化的能耗管理系統。
張慶毅表示:“洋浦要打造的是目前全世界第一個真正的綠色零碳園區,一定要引入數字化的能源管理,才有可能大幅度削減用戶的終端能源使用價格。”
泛能網技術恰好契合了洋浦建設零碳園區的總體目標。早在十多年前,新奧集團就布局了工業園區能耗數字化技術,現在公司已擁有光伏、地熱、生物質等能源替代技術,工藝改造、能量回收等能效提升技術,以及多主體、多能源、多技術、多模式的解決方案集成優化技術。目前,新奧已投運泛能項目150個,在建項目42個,泛能項目中可再生能源項目占比達52.6%。其提供的低碳能源解決方案在2021年助力客戶減少溫室氣體排放666.7萬噸。在能源產業諸多場景的豐富實踐中,新奧已經積累了大量的技術經驗。
鞏曉睿表示,“數智化技術”是泛能網能夠實現成功的前提,“數”就是數字技術,“智”就是智能技術。只有兩個技術結合,才能把用戶端運行的每一個瞬間精確地分析出來,實現對能源最高效的調度和利用。
鞏曉睿說:“今后,我們除了為洋浦經開區提供更多清潔綠色的能源,也希望為園區提供配套的數字化能耗管理系統。依托泛能網平臺,打造智能化低碳解決方案,實現需供互動、精準匹配、提升能效,圍繞客戶熱力、電力等多元需求精準匹配,提供智能化低碳解決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