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化工報》社有限公司2022年“新春走基層”報道活動工作總結
已有人閱讀此文 - -《新春走基層》欄目報道歷來被視為《中國化工報》社有限公司編采隊伍的開年集中“拉練”,也是做好全年新聞報道工作的動員令。
早策劃,編采和通聯協同發力
2022年是“十四五”規劃發展的關鍵之年,中國共產黨二十大也將召開。做好今年的“新春走基層”報道活動,尤其顯得意義重大。作為報社新聞出版業務的職能管理部門,總編室在2021年12月初,即對各編采出版部門下達做好2022年“新春走基層”報道活動的選題策劃和組織實施工作的要求。要求緊扣迎接黨的二十大主題宣傳,圍繞貫徹十九屆六中全會精神、貫徹中央領導視察行業企業時的講話精神、推動行業轉型升級、實現全面小康、鞏固脫貧攻堅成果、服務北京冬奧會、“三農”服務等方面進行策劃和組織報道。
報社旗下《中國化工報》《農資導報》報紙及中化新網、化工號(APP)、微信等新媒體平臺編輯人員認真落實相關要求,迅速啟動了“新春走基層”報道活動的策劃工作。紙媒平臺根據各自的行業定位和特色進行宣傳主題策劃:《中國化工報》作為我國石油和化工行業的權威媒體,主要圍繞行業2022年的中心工作任務進行報道,以落實總書記講話精神、推動改革發展、建設智能化工廠、科技奧運等方面為落腳點,深入企業采訪,獲取一手素材;《農資導報》立足農資行業主戰場,主要從農資保供春耕、農業科技致富兩方面反映現代農業發展的方向。新媒體平臺設立新春走基層專題、專欄,以兩報新春走基層報道內容為原創基礎,一方面及時篩選中央主流媒體有關石油和化工行業的新春走基層報道進行轉載,一方面大力調動行業通訊員力量,采寫身邊的小故事,作為本次報道活動的有益補充。各媒體平臺齊心協力,講好這個春天里中國的化工故事。
報社的新春走基層采訪活動,歷來要求到車間、地頭去抓取第一手鮮活素材,一是讓報道接地氣,二是鍛煉培養采訪隊伍人才,切實踐行“四力”。但在近期疫情多點爆發,北京防控措施趨嚴的現實情況下,報社本部記者難以出京采訪,這對保質保量完成今年的新春走基層報道活動增加了難度,通聯隊伍的采訪被提到了比往年更加重要的角色,成為今年新春走基層報道活動的中堅采訪力量。
作為報社記者站管理的職能部門,記者通聯部根據各媒體平臺的選題策劃要求,重點挑選采訪力量較強、疫情防控措施相對寬松的幾個記者站,布置采訪任務。
各采訪團隊接到采訪任務后,聞令而動,根據報道主題要求,深入企業生產一線,挖掘基層故事,采集一手鮮活素材。這樣疫情防控、本部記者人力緊張的難題迎刃而解,走基層稿件的質量又有了充分的保證。
扣主題,以小見大展業績
報社今年的新春走基層報道,延續往年的要求,要以典型個體案例體現大主題,讓報道更有“泥土味”。
2021年9月13日,習近平總書記考察了榆林化工公司,對我國煤化工產業的發展定下了基調,指明了方向??倳浽谠摴拘陆ǖ?0萬噸/年合成氣制乙二醇裝置現場同員工代表親切交流。該公司是怎樣貫徹總書記的講話精神的,一定有新聞故事。陜西記者站迅速與該公司聯系,提出采訪要求,得到了企業的積極支持。
在國家能源集團榆林化工有限公司的項目現場,記者感受到了參建人員的建設熱情與陜北地區的數九嚴寒天氣形成的鮮明對比,他們把總書記考察時的囑托化作砥礪奮進的動力,把總書記提出的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要求落實到項目建設中和發展規劃中,他們通過煤炭分級分質利用提高煤炭利用效率,推動煤化工產業高端化、多元化、低碳化發展,以實際行動和發展成果回報總書記的殷殷囑托和深切期望。
當前,石油和化工行業正處于向石化強國邁進的關鍵時期。推動高質量發展、實施創新發展戰略、綠色低碳戰略、智能工廠建設等都是當前行業發展的中心任務。
1月11日,《中國化工報》第一版,以一篇《改出新天地 干出新業績——河南能源集團化工板塊攻堅紀實》,充分展現了河南能源集團化工板塊用改革實現破局解困、用激勵實現放開搞活、用服務贏得市場口碑的改革探索取得的成績,嘗到了轉型升級帶來的甜頭。這篇報道以個體企業的案例,反應了行業骨干企業面對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具有的一往無前的改革氣概,也是行業追求自強的實干精神的具體體現。
龍佰集團2021年在啟動新建項目、拓寬行業渠道等方面下足了工夫,取得了不菲成績。2022年,他們將圍繞“大化工、低成本”新思路,推進新項目建設,精耕鈦產業,實現新“鋰”想,打造“鈦+鋰”綠色高質量發展產業體系,在低碳、可持續發展的道路上做大做強。
河北峰煤焦化有限公司為走出資源型企業的窄胡同,主動探索、解放思想、轉變工作方式,對工作流程實施了全面改革創新,轉型升級取得可喜成績。
潞安化工機械(集團)有限公司在推進煤氣化裝備技術國產化、提供煤炭清潔利用中國方案方面取得了一個又一個重大創新成果。
《傳統企業插上“智慧”翅膀》報道了裕泰化工集團數字化工廠建設的壯麗場景?!蹲屴r產品也搭上電商“快車”》展現了新年前夕,中國中化集團扶貧干部馬東柱通過電商幫扶模式幫助甘肅省武威市古浪縣銷售農副產品的成績。
《產供銷聯動保春耕用肥》報道了江西開門子肥業集團有限公司為保障春耕用肥需求,以黨建為引領,克服疫情防控困難,及時采取措施服務“三農”工作。
《農資導報》堅持行業特色,報道了運城向日葵果蔬專業合作社氣調保鮮庫助推果業發展的故事?!稁愚r民致富的“棚中棚”櫻桃》講述了兩位農業科技帶頭人種植櫻桃的創新、探索故事,展現了年輕人的闖勁,帶動了農民致富。
春節特別報道,展現了報社記者走進企業一線采訪的風采。這一系列的報道,真正體現了今年新春走基層報道以小見大、緊扣大主題的工作要求,主題鮮明,可讀性強。
抓熱點,行業科技成就科技冬奧
春節大年初四,北京冬奧會正式拉開大賽帷幕。冬奧會成為全國人民關注的最熱話題,也自然成為新聞報道的富礦。春節前后,報社有關北京冬奧會的報道掀起高潮。報社各媒體充分展現行業特色,一方面從化工科技閃耀奧運會的角度,刊發系列石油和化工新材料技術助力科技奧運的稿件,讓更多的人們了解、關注、支持冬奧背后的化工產業,一方面從農業角度報道了山東蔬菜基地確保冬奧會農產品保供情況,也通過農資企業助力冬奧會餐廚垃圾處理的報道,展現綠色冬奧幕后的故事。
《碳纖維復材讓火炬“飛揚”》報道了化工新材料科技助力冬奧的故事。由中國石化牽頭研制的碳纖維復合材料,在科研人員公關下,具備了耐火、耐高溫、耐嚴寒、安全可靠等特點,在奧運火炬輕、固、美的特點背后,凝聚了中國化工行業的科技力量。
《氫燃料電池車為冬奧添綠》《二氧化碳造就冰雪勝境》《可降解材料助“無塑”冬奧 》《氫能點燃冬奧激情與浪漫》《 化工新材料書寫雪上傳奇》等報道,聚焦了為科技冬奧、綠色冬奧助力的“零”碳排放的氫燃料火炬、氫燃料電池應急電源發電車、二氧化碳跨臨界直冷制冰、碳纖維復合材料制備的火炬外殼、可再生資源為原材料生產的可降解餐具、運動員穿戴裝備所用的化工新材料等新技術、新材料,講述了化工創新科技與北京冬奧的冰雪奇緣,彰顯出2022年北京冬奧的中國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