園區發展要樹立生態思維
已有人閱讀此文 - -良好的產業生態是集聚產業、催生創新的土壤,也是塑造區域核心競爭力的關鍵。在化工產業發展的進程中,哪個地區和園區的生態好、環境優,資源和產業就會集聚到哪里,發展的制高點就轉移到哪里。
據石化聯合會園區委統計數據顯示,截至2020年底,全國重點化工園區或以石油和化工為主導產業的工業園區共有616家,其中超大型和大型園區產值占比超過化工園區總產值的50%,規模效益十分明顯。
這些先進園區基本都有以下幾個共同特點:一是具有資源優勢,或位于西部煤炭集散地,就地轉化產品;或背靠經濟發達地區,有廣闊的市場腹地;或位于兩者銜接的沿海沿江沿鐵交通要沖,方便進行“來料加工”“轉口貿易”。二是園區規模大、化工企業多、產品鏈條長、產業銜接緊密,有幾個大的龍頭企業、鏈主企業,正可謂高原有嶺、群山有峰。三是配套設施全、管理十分規范,基本實現了“六個一體化”,即原料產品項目一體化、公用工程物流一體化、環境保護生態一體化、智能智慧數據一體化、安全消防應急一體化、管理創新服務一體化。概括來說,就是有良好的產業生態。
園區是產業集聚的重要平臺,有沒有領先的生態思維,能不能持續優化產業生態,是培育和維護產業發展的關鍵所在。因此,化工園區管理者和入園企業應建樹生態思維,構建園區產業生態。
一是推進園區產業協同。評價一個地區或園區的產業生態如何,主要看資源要素是否齊備、設施環境是否優越、產業鏈條是否充分延伸、園區企業是否密切協同。最主要的是看產業鏈的完整性、產業集群的協同性。產業鏈越長,集聚效應就越強,越有利于吸引投資、聚集企業,越有利于發揮比較優勢、打造競爭能力;產業越協同,“化學反應”就越好,越能實現資源的綜合利用,并提升產品附加值和企業運營效益。
二是培育龍頭企業。火車跑得快,全靠車頭帶,提升園區的產業集群協同性,首先要看龍頭企業的引領功能。當地政府應在政策、資源等方面向龍頭企業傾斜,發揮其技術攻關、產品配套、品牌渠道等優勢,帶動更多中小企業融入產業鏈。還要依托龍頭企業建鏈、延鏈、補鏈、強鏈,聚人氣、聚資源、聚活力,促進園區內部產業有機融合,協同共生,形成園區的特色主導產業。
三是提升產業鏈的完整性。可以在園區內探索建立“鏈長制”,立足資源稟賦,強化龍頭引領、園區聚合、平臺互聯,為優良產業生態的形成打下堅實基礎。在此基礎上,還要有意識地培育“雁陣形”產業梯隊,強化協同,提升能級,打造系統完備、互聯共生、創新活躍、安全穩定的產業生態。
四是壯大區域產業集群。一個園區資源要素畢竟有限,但相鄰幾個園區銜接合作,就可以形成產業集群。當地政府和園區管理者還要開闊視野、放大格局,一方面推進本園區的產業基礎高級化、產業鏈條現代化、產業集群規模化;另一方面支持和配合相鄰園區錯位發展、鏈式布局,提升產業集群協同性,加快實現產業集聚從“物理組合”向“化學反應”的邁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