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NG接收站建設熱潮涌起
已有人閱讀此文 - -中國已成為全球天然氣需求增長最旺盛的國家之一。但國內天然氣產量不足,引發了進口依賴,從而推動了液化天然氣(LNG)接收站的建設。
2021年8~10月,國家管網集團開展LNG接收站中長期“窗口期”集中受理工作,受理標的設施為遼寧大連、天津南疆、揭陽粵東、深圳迭福、廣西北海、海南洋浦、廣西防城港7座LNG接收站。標的設施服務期限為5~20年,服務起始日為2022年4月1日。
寰球北京公司工程師于勇日前表示,LNG接收站的建設為我國彌補國內產量不足、平衡市場供應發揮重要作用。伴隨我國“雙碳”戰略的實施,LNG接收站發展前景被業內人士看好,但投資者也要保持清醒頭腦,避免出現產能過剩。
LNG國內產量嚴重不足
隆眾咨詢分析師尹濱介紹,近5年,我國天然氣進口依存度增長超過10%。2019年與2020年,國家因地制宜,出臺了多項推廣天然氣的政策。并且,隨著需求量整體基數的增大,需求增速逐漸放緩,天然氣進口依存度維持在43%~44%附近。
從全球范圍來看,2020年,全球LNG進口量達到3.67億噸,比2019年增長1.38%,日本、中國、韓國是排名前三的LNG進口國。其中中國LNG進口增量明顯,預計在2022年將超過日本,成為世界LNG第一進口大國。
據海關統計數據顯示,2020年,我國天然氣供應量共計23839.88萬噸,國產天然氣田產量僅占供應使用量的57.32%,而進口管道天然氣占比14.48%,進口LNG占比28.2%。不難看出,進口天然氣幾乎占據了國內消費的半壁江山,其中LNG更是成為主要增長點。
業內人士表示,相對于管道氣,LNG方便運輸、機動靈活、安全高效。進口LNG有著距離目標市場近、經濟性比管道氣優越的優勢,已成為沿海地區主力氣源和重要調峰氣源,在我國天然氣供應體系中的重要性日益凸顯。
接收站建設掀起熱潮
于勇表示,強勁的需求是進口量劇增的主要原因,煤改氣政策的有效推動,能耗雙控的大力執行,碳中和、碳達峰目標的提出,對節能減排要求的提高和落實,都帶動了清潔能源的需求上漲。
2018年,國家對上游供氣企業、城鎮燃氣企業和地方政府提出了提高儲氣能力的任務要求。但由于國內地下儲氣庫資源有限,所以建設LNG 接收站成了許多企業和政府完成儲氣能力任務的主要支撐。在市場需求和儲氣能力任務的雙重催化下,國內天然氣上游供氣企業及終端企業紛紛掀起LNG接收站建設熱潮。
截止2021年上半年,我國建成22個LNG接收站,LNG接收站接收能力的不斷上升將有效的提高國內LNG的進口能力,同時隨著進口LNG對國內天然氣市場的重要性愈發明顯,會相應地促進國內LNG接收站的建設,進一步提高LNG的進口量。
項目上馬切忌盲目
據國內外研究機構預測,我國天然氣銷售量峰值約5500億~6500億立方米,進口天然氣依然是不可或缺的重要來源。
目前,國內LNG接收站建設步伐加大。惠州LNG接收站項目、華瀛液LNG接收站、天津南疆LNG接收站二期、江蘇濱海中海油LNG接收站一期以及北燃南港LNG項目一期等多個LNG項目正在建設中,預計2023年~2025年,大批接收站將相繼投產,屆時我國LNG天然氣進口接收能力將進一步提升。
于勇等業內專家建議,各供氣企業應更加注重優化布局,避免重復建設。未來LNG接收站很可能過剩,需求較少的用氣企業可考慮租用國家管網公司等大公司的LNG接收站,降低投資壓力,控制風險。
此外,工程建設周期性較強,往往會隨著一項國家政策的發布興起一股建設熱潮,之后將逐漸回歸平靜。國家2030年碳達峰等目標對于傳統能源企業影響巨大,未來10年天然氣產業也將迎來高速發展,對基礎設施的建設需求將更加提前,工程建設企業需緊緊抓住時局,加強隊伍建設,積極拓展市場,提高盈利能力。
專家還建議,要拓寬業務范圍, 探索開發上游LNG生產線、LNG車船等領域,持續增強企業活力和抵御市場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