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改委明確今年宏觀調控工作要點:擴內需、穩投資、促消費劃定路線
已有人閱讀此文 - -1月18日,國家發改委召開1月新聞發布會,國家發改委國民經濟綜合司司長袁達、政策研究室主任金賢東、以及經濟運行調節局局長李云卿就市場關注的今年宏觀調控重點工作、穩投資、促消費、保供穩價等方面熱點問題進行了回應。
發改委稱,我國經濟持續恢復發展的態勢沒有改變,對實現一季度平穩開局、保持全年經濟運行在合理區間充滿信心。
今年將抓緊出臺實施擴大內需戰略的一系列政策舉措,及時研究提出振作工業運行的針對性措施。適當超前開展基礎設施投資,加快推進“十四五”規劃102項重大工程項目。抓緊發行已下達專項債額度,力爭在一季度形成更多實物工作量。
三方面做好宏觀調控工作
袁達表示,今年宏觀調控方面重點要把握好以下三點。
一是突出穩字當頭,宏觀政策要穩健有效。積極的財政政策要提升效能,保證財政支出強度、加快支出進度,圍繞中小微企業、個體工商戶以及制造業等重點行業,精準實施更大力度的組合式減稅降費政策。穩健的貨幣政策要靈活適度,保持流動性合理充裕,引導金融機構加大對實體經濟的支持力度,推動綜合融資成本穩中有降。落實好就業優先政策,切實保障重點群體就業。
二是強化政策統籌協調,形成穩增長合力。去年出臺實施的跨周期調節政策效應將繼續顯現,今年也將出臺一系列新的政策舉措,要做好有效銜接。各項政策出臺前都要做好評估分析,有利于經濟穩定的政策要積極推進,有收縮效應的政策要慎重出臺。
三是圍繞經濟平穩開局,政策發力要適當靠前。今年一季度面臨的不確定因素較多,要把政策發力點適當向前移,做到早安排、早動手、早見效,以穩定的經濟運行態勢應對各種挑戰。抓緊出臺實施擴大內需戰略的一系列政策舉措。及時研究提出振作工業運行的針對性措施。適當超前開展基礎設施投資,加快推進“十四五”規劃102項重大工程項目,按照“資金跟著項目走”的要求,盡快將去年四季度發行的地方政府專項債券落實到具體項目,抓緊發行已下達額度,力爭在一季度形成更多實物工作量。
五方面發力穩投資
袁達表示,2022年,國家發改委將認真貫徹落實中央經濟工作會議部署,切實做好投資工作。
一是適度超前開展基礎設施投資。繼續推進交通、能源、水利、農業、環保、物流等傳統基礎設施建設,加大5G、數據中心、工業互聯網等新型基礎設施建設力度,促進傳統基礎設施數字化改造。加快推進保障性住房建設,抓好城市管道改造和建設,統籌推進城市內澇治理,加強“一老一小”、教育醫療、文化體育等社會民生領域建設。
二是扎實推動“十四五”規劃102項重大工程項目實施。細化工程項目清單,根據項目特點明確可衡量、可考核的具體任務。
三是著力擴大制造業有效投資。實施產業基礎再造工程。加快推進工業、建筑、交通等行業節能降碳改造。優化區域產業鏈布局。
四是發揮中央預算內投資引導帶動作用。加快下達2022年中央預算內投資計劃。
五是進一步促進社會投資。推進基礎設施領域不動產投資信托基金(REITs)試點。
“目前,部分2022年專項債券額度已經提前下達地方,各地正在陸續組織發行。”袁達表示,去年發行的專項債券還有相當一部分資金結轉到今年使用。推動這些專項債券資金盡快形成實物工作量,將對今年一季度和上半年投資增長起到重要的支撐作用。
四方面挖掘居民消費潛力
在促消費方面,金賢東表示,下一步,一是提質量,優化消費供給。推動打造內容豐富、品質精良、結構合理的高質量消費供給體系,引導企業增加性價比高的商品和服務供給。
二是增能力,提升消費意愿。適時制定出臺相關政策措施,不斷完善促進共同富裕的制度政策體系,增加居民收入與減負并舉,創新就業、收入分配和消費全鏈條良性循環互促共進機制,以城鄉居民收入普遍增長支撐消費持續擴大。
三是拓空間,釋放消費潛力。深入推進線上線下消費融合發展,繼續推動新型消費示范城市和領先企業培育建設工作。大力提升電商、快遞進農村綜合水平和農產品流通現代化水平。
四是強監管,優化消費環境。
四方面加大對民營企業
小微企業支持力度
袁達表示, 下一步,國家發改委將加大對民營企業特別是小微企業支持力度,重點在以下四個方面持續發力。
一是解難題。著力解決好民營企業在產權保護、招投標、市場準入、融資支持等領域存在的典型問題。
二是拓空間。完善民營企業參與國家重大戰略實施機制,制定支持民營企業參與鄉村振興的政策舉措,引導民營企業參與增量國有企業混合所有制改革等。
三是促公平。深入推進實施公平競爭政策,加強反壟斷和反不正當競爭,以公正監管保障公平競爭。
四是抓示范。充分發揮示范帶動作用,進一步激勵地方聚焦民營經濟發展中的難題,持續探索創新,持續創造可復制可推廣的經驗做法,持續帶動面上支持民營經濟發展工作取得新進展、新突破。
個別境外債違約不影響
中資境外債市場整體功能
針對去年個別高杠桿房地產企業因自身經營問題發生境外債違約事件,導致中資境外債市場房地產板塊出現波動,金賢東稱,這屬于市場的自我調節,不會影響中資境外債市場的整體功能。長期看,中資境外債市場將進一步成熟和完善。
他表示,下一步,國家發改委繼續鼓勵和支持優質企業在科技創新、先進制造、綠色發展、新型基礎設施等重點領域合理利用中長期外債,積極引導企業優化外債利率和期限結構,堅決遏制新增地方政府隱性債務,有效防范外債風險,更好地發揮企業中長期外債在服務高質量發展和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中的積極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