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洋豐正式進軍新能源產業
已有人閱讀此文 - -投資建設年產20萬噸磷酸鐵項目
8月17日,新洋豐披露了《關于投資建設年產20萬噸磷酸鐵及上游配套項目的公告》與《關于與常州鋰源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設立合資公司的公告》。根據公告,公司擬投資建設年產20萬噸磷酸鐵及相關配套項目,計劃投資總額為25億~30億元。兩則公告一經披露即引發市場強烈關注,新洋豐進軍新能源產業自此正式“官宣”。
根據項目實施進度安排,公司擬與常州鋰源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共同投資設立合資公司,首期年產5萬噸磷酸鐵項目由其負責具體實施。該合資公司注冊資本2億元,公司持有其60%股權,合資公司將成為新洋豐控股子公司。
由下游新能源汽車帶動的高景氣度正在從終端鐵鋰電池逆流而上層層傳導。磷酸鋰電池的產業鏈條為:磷礦—工業級磷酸/磷酸一銨—磷酸鐵—磷酸鐵鋰正極—鐵鋰電池。據統計,2020年,我國磷酸鐵鋰產量同比增速36%;2021年1~5月,我國磷酸鐵鋰累計產量達12.18萬噸,同比增速高達370%。可以預見,磷酸鐵作為磷酸鐵鋰的前驅體,面對下游需求的高速擴張,短期內很可能面臨供不應求的局面。而對于磷酸鐵鋰上游鏈條的布局,“進入門檻”卻不容小覷。
據機構估算,大概每1GWH鐵鋰電池需要消耗0.178萬噸工業級磷酸一銨,每0.44萬噸磷礦可以提煉出0.178萬噸工業級磷酸一銨。從上游和中游來看,由于磷礦石短缺+磷化工擴張政策限制,具有資源優勢及已完成磷化工中上游產業鏈配置的企業才有望獲得這張“入場券”。
而作為中國磷化工龍頭企業之一,新洋豐擁有位居全國第一的年產180萬噸磷酸一銨能力(含年產15萬噸工業級磷酸一銨)。與此同時,公司還擁有設計年產能90萬噸的磷礦石資產,從根本上形成“資源支撐”。不僅如此,其母公司洋豐集團擁有近5億噸磷礦資源,未來相關磷礦資產也將逐步注入上市公司。因此,新洋豐憑借豐富的磷礦資源、完整的磷化工一體化產業鏈和多年行業運營積累的經驗,在推進磷酸鐵產品的過程中擁有明顯的成本優勢和產業協同優勢。
本次公告項目的實施,正是新洋豐為滿足市場對磷酸鐵的未來需求進行的產能布局。整體建設項目除年產20萬噸磷酸鐵外,還將配套建設年產30萬噸硫鐵礦制酸、40萬噸硫黃制酸、20萬噸磷酸等上游原材料項目。而其與常州鋰源的合作,也將利用對方在技術、工藝、細分市場等領域的專業優勢,實現從產能建設到終端市場的“精準匹配、無縫對接”,從而助推新洋豐在新賽道上的快速起跑、完美切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