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質學視角的深海塑料污染
已有人閱讀此文 - -《地質學》5月刊的一篇新的焦點文章總結了海洋和沉積環境中塑料廢物的研究。作者曼徹斯特大學的I.A. Kane和深層時間研究所的A. Fildani寫道:“人類活動失控造成的環境污染正在全球范圍內以前所未有的規模發生。在各種形式的人為污染中,向自然界(特別是海洋)釋放塑料是最近和最明顯的影響之一。”

作者引用了多項研究,包括鐘廣發和彭曉彤在5月號上的一項研究。鐘和彭驚訝地發現,在位于中國南海西北部的一個深海海底峽谷中發現了塑料垃圾。
Kane和Fildani寫道:“由于塑料數量大、耐久性高,一般被認為是海洋垃圾的主要組成部分。納米和微塑料是一種特別隱蔽的人為污染物:無法用肉眼識別,但會與生命所需的食物和水一起被攝入體內,并被生物體所吸收。”
他們的一個重要問題是:“如果一些塑料能在陸地環境中存活超過1000年,那么它們在數公里深、黑暗、寒冷和高壓的海溝中能存活多久?深海中的微塑料被自然分解需要多長時間?”
Kane和Fildani寫道:“雖然決策者現在有責任采取行動保護海洋免受進一步的傷害,但我們意識到地球科學家也可以發揮一些作用。”這包括利用他們的深層次觀點來應對社會挑戰,利用他們對海底和沉積記錄中的現今分布的理解,利用地球科學技術來記錄緩解努力的下游效應,并預測海底塑料的未來。
總之,他們寫道:“我們了解......地層記錄的瞬時性及其驚人的保存,以及在深海沉積物中發現的獨特地球化學環境。我們用源到匯的方法來闡明陸地到海洋的聯系,可以確定塑料在穿越自然生態環境時的來源和路徑,并確定它們最終被封存的背景,以及它們影響的生態系統。這將通過與海洋學家、生物學家、化學家和其他解決全球污染問題的人密切合作而實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