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推廣500萬畝全降解地膜,哪個省份用量最大?
已有人閱讀此文 - -保護總站印發《2022年地膜科學使用回收試點技術指導意見》,并定下任務,今年將向各地推廣加厚高強度地膜5000萬畝、全生物降解地膜500萬畝。
那么在這些重點用膜地區,哪些省份用量最大,為什么有些推廣加厚加強地膜為主,有些推廣全生物降解地膜為主?掌握這些信息,對企業布局市場有一定幫助。
地膜科學使用回收任務分解表(單位萬畝)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由上表可知,全降解地膜推廣最大省份是內蒙古130萬畝,山東120萬畝,河北遼寧河南云南各50萬畝。
數據顯示,我國地膜(主要是PE地膜)使用量最高的幾個地區分別為,新疆24萬噸,甘肅11萬噸,山東10萬噸,云南9.6萬噸,四川8萬噸,內蒙8萬噸,河南6.6萬噸,湖南5.5萬噸。
那么,為什么地膜用量最大的兩個地區——新疆、甘肅,反倒沒有安排在2022年的全生物降解地膜任務表中?要知道,我國專家已經發出過警告,地膜殘留問題不解決,5~10年后新疆將無地可種,央視也曾報道,甘肅地膜殘留達2.22kg/畝。
對此,中國農科院研究員劉家磊表示,新疆、甘肅地區地膜污染治理的重點是回收,推廣加強加厚地膜為主,國家強制標準要求PE地膜最小厚度不小于0.01mm。因為新疆以棉花種植為主,棉花生長周期為一年,全生物降解地膜目前還不能完全滿足要求。
全國農技中心發布的《關于科學和安全推廣應用全生物降解地膜技術指導意見》也表示,全生物降解地膜主要適合在中短生育期和對溫度不敏感作物上應用,如玉米、水稻、馬鈴薯、甘薯、大豆、花生、蔬菜、加工番茄、甜菜、制干辣椒和煙草等。高海拔寒旱區和部分長生育期作物(如棉花),要在開展好試點試驗和安全評估的基礎上,謹慎使用。
但并不是說新疆甘肅地區所有作物都不適合全生物降解地膜,例如全國農技中心出具【主要區域和重點作物全生物降解地膜有效使用壽命表】中就舉例,新疆地區的農作物如加工番茄、玉米、西葫蘆、甜菜、制干辣椒,以及甘肅的馬鈴薯等,對全降解地膜有65-80天的要求。
那么,
全生物降解地膜的應用進展如何?
適用范圍怎樣?
全生物降解地膜的技術壁壘在哪里?
怎樣根據地區和作物進行改良?
怎么布局各地市場?
……等等問題成為當前企業的關切重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