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烏戰火沖擊波:多家大型跨國車企工廠設在俄羅斯 全球汽車產業鏈面
已有人閱讀此文 - -俄烏沖突,全球相關產業鏈受到的影響已開始逐漸顯現。近日,多家跨國企業設在烏克蘭的工廠進入停工狀態。而由于在烏克蘭生產的零部件遲遲不到位,大眾汽車在德國的兩家工廠也要停產數日。當前局勢下,德國乃至歐洲的汽車產業鏈會受到多大的沖擊?
記者 李長皓:根據2月25日歐盟會議所達成的共識,歐盟擴大了針對俄羅斯國防企業、對外情報局和總統辦公廳的制裁名單。在同一天美國也同樣發出了對俄羅斯高科技企業的制裁。
歐盟是俄羅斯最大的貿易伙伴,占俄羅斯2020年全球貿易的37%,其中大部分是能源。俄羅斯約70%的天然氣出口和一半的石油出口流向歐洲。雖然對俄羅斯的銷售僅占歐洲與世界貿易總額的5%左右,但幾十年來,它一直是金融、農業和食品、能源、汽車、航空航天和奢侈品等一系列行業的歐洲公司的主要投資目的地。法國CAC40指數的40家法國公司中,有35家擁有在俄羅斯的投資,法蘭克福DAX指數中的40家公司中,除了兩家之外,所有公司都在俄羅斯進行了投資。
所以說對俄羅斯進行制裁,無異于某種程度上在制裁歐盟自己。批評者指出歐洲領導人將經濟利益置于烏克蘭的人員傷亡之上,而這背后是盤根錯節的利益關系。
再來看一下制裁對汽車產業的影響。因為俄羅斯是金屬鈀的重要產地,而這種金屬是芯片制造的重要原料,因而制裁可能會沖擊芯片產業鏈,進而影響到一年多來備受困擾的汽車芯片供貨,這將嚴重影響已受新冠疫情打擊的汽車產業鏈。
另一個要關注的重點是,俄羅斯是眾多汽車廠商的投資地,德國大眾、寶馬、奔馳等車企紛紛在俄羅斯投資設廠,大眾大約4000名員工在莫斯科西南部卡盧加的工廠工作。寶馬最近將其與俄羅斯汽車制造商即將到期的合作伙伴關系延長至2028年,并在加里寧格勒工廠進行了耗資3.5億歐元的擴建。
此輪制裁勢必對傳統車企在俄羅斯的布局造成重大沖擊。有分析人士指出,根據烏克蘭沖突的嚴重程度和持續時間,全球汽車供應本已緊張的產業鏈和價格都將面臨更大的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