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點海域綜合治理攻堅方案出臺
已有人閱讀此文 - -2月17日,生態環境部、國家發改委等7部委聯合印發的《重點海域綜合治理攻堅戰行動方案》,在沿海化工企業中引發關注。企業表示,重點海域綜合治理攻堅戰不僅是“十四五”沿海環境污染防治攻堅行動的標志性戰役,而且對沿海化工確立新生態發展理念,加快綠色轉型再提檔再升級具有戰略意義。
《行動方案》部署了四方面的主要攻堅任務:一是在陸海污染防治方面,立足三大重點海域生態環境稟賦和發展定位,開展入海排污口排查整治、入海河流水質改善等7個專項行動。二是在生態保護修復方面,推進長江口—杭州灣、珠江口鄰近海域濱海濕地和岸線保護修復。三是在環境風險防范方面,實施涉海風險源排查檢查、環境風險隱患整治等重要措施。
江蘇海洋大學環境與化學工程學院院長張東恩認為,沿海重點海域是我國化工產業最發達、產業鏈最完善和供應鏈最密集的區域,通過對沿海產業發展及其對生態環境的影響進行結構性、根源性和趨勢性分析發現,當地石油化工產業面臨的壓力是最為突出的。將生態發展面臨的挑戰和壓力轉化為推進綠色轉型升級的動力,已成為沿海石化產業界亟待破解的難題。打好海洋環境污染攻堅戰,才是化工企業最佳的戰略選項。
上海凱鉅融化工智庫生態發展戰略首席研究員胡建龍分析說,渤海、長江口—杭州灣、珠江口鄰近海域承接著來自沿海及上游區域河流的污水排放總量,粗略估算約占全國工業廢水排放總量的三成以上。其中長江口—杭州灣是江浙滬沿海城市及沿長江、錢塘江一帶工業污水排放相對集中的匯合區域。該區域沿兩江兩側及沿海方圓400千米范圍內都屬于重化工區,江浙滬內陸近海化工產業污染源頭治理將面臨更為艱巨的挑戰。目前,整治攻堅的重點海域水質改善目標任務已經確定,隨著排污許可制實施、排污口備案、監測和監管等制度日益規范,“一口一測”在線檢測也將更加精準,入江入海排污口溯源督查頻次密集,中央及省市縣多部門多層面組合聯動攻堅,將匯聚成推動化企生態發展的強大動力。
寧波捷力克化工有限公司總經理胡勇說,沿海化工企業在產品結構優化和推進轉型升級時,須將達標排放當作硬目標進行攻關,否則毫無退路可言。當然,科學治理、達標排放勢必增加生產成本,并影響到產品競爭力。從市場公平競爭和全面提升化工“三廢”治理效率等層面分析,建議對全國所有化工企業實行環保督查“一盤棋”“一桿秤”,嚴查內陸和中西部一些地區依然存在的低成本排污行為,還化工行業公平競爭環境。
來自廣東的某化工集團投資人王衡茂身有感觸地說,回顧沿海工業發展歷程,工業“三廢”超標排放對沿海生態環境帶來的污染壓力有目共睹,在國家頂層設計上著力開展重點海域環境污染綜合治理實屬必要。
生態環境部太湖流域東海海域生態環境監督管理局專家指出,長江口—杭州灣因受多方面因素影響,海洋生態環境長期面臨較大壓力,堅持陸海統籌、江海聯動,突出精準科學治污、高濃度化工有機物污染水體的治理,堅決徹底排查和取締深埋的各類入江入海暗管勢在必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