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潭村里的幸福年
已有人閱讀此文 - -“這是我春節前駐村的最后一周了,看見龍潭村在我們工作隊的幫助下,建立起鶴峰縣首套村級智能廣播,村里信息傳達更方便,村民笑容更燦爛,我心里也暖洋洋的。”春節前幾天,江漢油田駐龍潭村工作隊隊員、采氣一廠副總經濟師陳以京站在村委會前,聽到剛剛安裝的智能廣播在10個村民小組20個廣播站同時響起,村干部正在用手機APP向全村村民發布疫情防控通知,開心地說道。
已是歲暮天寒,龍潭村里卻是春節前的熱鬧景象。返鄉的村民多了起來,家家戶戶殺起了年豬,貼上了對聯,年味兒越來越濃。
位于湖北恩施州鶴峰縣太平鎮的龍潭村屬于典型的少數民族貧困山區。對這里進行鄉村振興定點幫扶,是湖北省委、省政府安排的一項重要工作。2021年7月,江漢油田從采氣一廠、生態農業公司等單位抽調5名黨員組成駐村工作隊進駐龍潭村,實施鄉村振興定點幫扶。陳以京作為其中一員,一直為村里的大事小情忙碌著,今年春節前他依然堅守最后一班崗,為推進美麗鄉村建設貢獻力量。
這天,陳以京早早來到村委會,趕在農歷新年到來前,與村干部一道將過冬的棉衣棉被逐戶送到困難群眾手中。陳以京介紹說,元旦過后,冬寒漸深,龍潭村氣溫低至零下幾度。他在入戶走訪過程中了解到,留守老人劉德忠等9戶困難群眾存在御寒物資不足的情況。駐村工作隊看在眼里、急在心上,趕緊出資購買了9套棉衣棉被給困難群眾送去。
經過山路跋涉,駐村工作隊驅車來到劉德忠老人家。他和妻子都已80多歲高齡,兒子媳婦常年在外打工,難以照顧家里。當工作隊將棉被送到劉德忠老人手中時,他激動地說:“黨的政策真是好,自從工作隊來到村里,就幫我們解決各種困難,還為我們想出增加收入的好點子,現在連過冬的棉被都送到家里,不僅暖了身也暖了我的心!”
殘疾兒童惠惠因語言障礙,6歲都沒有辦法入托入學,長期與有殘疾的媽媽生活在一起,日常生活要靠年邁的爺爺奶奶照顧。當江漢油田駐龍潭村工作隊隊長張連平把嶄新漂亮的棉衣給惠惠穿上時,小女孩雖無法用言語表達,但臉上露出的笑容讓大家都感受到了她心中的喜悅和幸福。
給9戶人家送完御寒物資后,陳以京隨隊返回村委會,開始布置疫情防控工作。“龍潭村的10個村民小組分布在長約8千米的狹長大山間,由于許多留守老人和兒童不會使用手機、微信,村里的重要信息只能靠村干部逐戶打電話或上門告知,工作量大、效率低。特別是要傳遞疫情防控等重要信息時,村干部難以及時傳達到各家各戶。”陳以京介紹說,江漢油田駐村工作隊進駐后,把安裝村級智能廣播作為給村里辦實事、解難事的重要舉措。經過前期反復調研、洽談和試驗比對,他們最終與中國電信鶴峰分公司簽訂了“數字鄉村”天翼大喇叭項目的建設合同,建成了智能廣播,村干部用手機APP就可隨時隨地一鍵喊話。“春節期間,不少在外學習務工的人員陸續返鄉。按照上級疫情防控工作要求,需要各家各戶向村委會提前報備返鄉人員情況。村干部利用智能廣播系統,把疫情防控信息通過手機隨時通知到每個村民小組,大大緩解了工作壓力。”陳以京說。
完成一天的工作后,看著夕陽下炊煙四起、年味漸濃的村莊,陳以京說:“春節馬上就要到了,隊員們已陸續回家,我再堅持站好最后一班崗,也準備回家過年。鶴峰縣鄉村振興工作考核組已完成駐村工作隊過去一年的考核評定,我們的工作得到充分肯定,隊員們很欣慰。過完春節回到村里后,我們將繼續幫扶龍潭村開展鄉村振興工作,把村子建設成鶴峰的后花園,希望這里紅紅火火,村民的日子一年比一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