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尖上的冬奧,外國運動員贊嘆不已,網友:饞哭了
已有人閱讀此文 - -常言道
民以食為天
“吃”
在任何時候、任何地方
對每個人而言都堪稱“大事”
在2022年北京冬奧會上
自然也占有極其重要的位置
▲冬奧會部分美食
據了解,冬奧村為了迎接各國的運動員,特意準備了678道美食,并以8天為一個周期進行輪換!紅燜羊肉、宮保雞丁、菠蘿咕咾肉、青椒炒牛肉、揚州炒飯...光這輪菜名一報,都把人給聽饞了。而主辦方怕有選手吃不習慣,還給大家準備了肯德基、必勝客、Costa等常見速食。
很多運動員都迷上了奧運村的美食,尤其對外國運動員來說,這里的飯菜大多是他們第一次吃到。比賽期間,各國運動員在社交媒體上“曬出“了美食。
哈薩克斯坦運動員Chingiz Rakparov實拍的視頻展示了餐廳內的春節裝飾,傳遞著濃濃的年味;餐臺上各國美食一應俱全,讓人垂涎三尺。在就餐區,座位之間立起了擋板,為運動員用餐期間的安全做足保障。
荷蘭速滑名將Jutta Leerdam對麻辣燙情有獨鐘。她在社交平臺曬出的一段視頻,分享了她在冬奧村的生活。面對全球各式美食,她選擇了更有“中國味”的麻辣燙并大快朵頤,吸引了眾多網友的注意力。
美國單板滑雪傳奇運動員Shaun White在社交媒體上分享了冬奧村的餐廳,不僅稱什么都有,還稱贊食物“十分美味”。
除了美食,餐桌上的科技更讓人直呼厲害。不僅有機器現場炸薯條,還能調雞尾酒。媒體餐廳更有自動送餐服務,除了特定的取餐站外,制作好的食物將“從天而降“,精準的送達食客面前。既可以減少人群接觸,也能提高效率,滿滿的黑科技,難怪各國的運動員和媒體都對冬奧村的食堂贊不絕口。
▲制作好的食物“從天而降“
而在冬奧會的餐桌和餐臺上,還有一類相貌平平、司空見慣,但對于食客享受美食不可或缺的東西,其實大有來頭!它們便是餐盤、碗碟、刀叉勺。這些餐具是由可降解的聚乳酸材料制造而成,聚乳酸則是以玉米、薯類、農作物秸稈等可再生植物資源為原料生產而來。這些餐具背后的生產者和供應商便是安徽豐原生物新材料有限公司。
在北京冬奧會和冬殘奧會期間,預計共有近3000萬件(套)可降解餐具走上餐桌,為中外運動員和工作人員提供“綠色飯碗”。據了解,北京冬奧會可降解餐具供應商、安徽豐原生物新材料有限公司累計生產提供一次性可生物降解餐具20個品種共計2969.1萬件,反復使用的可生物降解餐具8個品種共計11.39萬件。
“我們的可降解餐具,碳排放量與普通塑料餐具相比,可降低3至6倍。為保證冬奧餐桌安全,技術團隊歷時1年多研發出高耐熱聚乳酸片材及其制品關鍵技術。”安徽豐原生物新材料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張偉介紹。
“我們的可降解餐具,碳排放量與普通塑料餐具相比,可降低3至6倍。為保證冬奧餐桌安全,技術團隊歷時1年多研發出高耐熱聚乳酸片材及其制品關鍵技術。”安徽豐原生物新材料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張偉介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