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候投融資試點工作正式展開
已有人閱讀此文 - -12月24日,生態環境部、國家發展改革委、工業和信息化部等9部門聯合印發《關于開展氣候投融資試點工作的通知》與《氣候投融資試點工作方案》(以下簡稱《方案》),正式開啟我國氣候投融資試點工作。在雙碳目標導向背景下,生態環境部等機構將以地方為基礎,加強碳市場建設,力促社會資本涌入氣候投融資領域。
動員資本響應國家戰略
針對氣候投融資,生態環境部相關發言人表示,氣候投融資是指為實現國家自主貢獻目標和低碳發展目標,引導和促進更多資金投向應對氣候變化領域的投資和融資活動,是綠色金融的重要組成部分。其投資支持范圍包括減緩和適應兩個方面。減緩氣候變化的投資,包括調整產業結構,優化能源結構,開展碳捕集、利用與封存試點示范,控制溫室氣體排放,增加森林、草原及其他碳匯等投資。而適應氣候變化的投資,包括提高農業、水資源、林業等減災救災等重點領域適應能力以及加強相關基礎設施建設的投資。生態環境部指出,氣候投融資試點工作是落實我國碳達峰碳中和“1+N”政策體系的重要舉措。在雙碳目標導向的背景下,撬動社會資本進入應對氣候變化領域具有深層次意義。
因此,試點工作的首要任務,即是動員我國各類資本更好地響應國家應對氣候變化的戰略目標,引導和促進更多資金投向應對氣候變化領域。通過《方案》的實施,生態環境部計劃通過3~5年,在試點地方基本形成有利于氣候投融資發展的政策環境,培育一批氣候友好型市場主體,探索一批氣候投融資發展模式,打造若干個氣候投融資國際合作平臺,使資金、人才、技術等各類要素資源向氣候投融資領域充分聚集。
重在發揮地方主動性
在動員社會資本的具體方法上,《方案》中明確,氣候投融資試點工作堅持“中央統籌、地方為主;分類施策、重點突破;定期評估、總結推廣”的原則,充分考慮地方實際,實施差異化發展路徑和模式。
生態環境部有關發言人指出,地方是落實我國碳達峰碳中和目標的重要基礎和關鍵環節,而目前,氣候資金需求和供給矛盾普遍突出。當前,地方應對氣候變化和低碳發展的意識相對薄弱,氣候投融資體制機制尚不健全,相關政策暫未形成系統響應,專業隊伍和人才儲備不足,缺乏有效的監督、制約、考核和激勵機制。生態環境部將會同有關部門統籌推進氣候投融資試點工作,并鼓勵試點地方充分發揮創新實踐的主動性、積極性,大力探索促進氣候投融資的有效路徑。
試點將在國家級新區和地級市開展,并將鼓勵國家級新區與省會城市融合發展。各地區可自主申報,并需要編制《地區氣候投融資試點工作方案》和《地區氣候投融資試點實施方案》,獲批準后,將由生態環境部會同國家發改委等部門,定期組織專家對試點地方開展監督檢查和評估。
《方案》提出,氣候投融資試點相關工作方案和實施方案,將由生態環境部牽頭指導試點地方結合本地實際,加以編制。在地方發展路徑上,《方案》已對試點地區提出堅決遏制“兩高”項目盲目發展的要求。試點地方須將堅決遏制“兩高”項目盲目發展有關要求納入地方投資和產業政策制定,銜接落實有關區域和行業碳達峰行動方案及能耗“雙控”、清潔能源替代、清潔運輸、煤炭消費總量控制等政策要求。
重點加強碳市場建設
針對氣候投融資試點目標,《方案》提出多項重點任務。除生態環境部主要負責的編制方案、引導低碳發展等措施外,金融系統負責的碳市場建設也引人關注。
在碳金融和碳核算方面,《方案》確認,生態環境部、人民銀行、銀保監會、證監會將按行業指導試點地方強化企業碳排放核算的監督與管理,探索開展企業碳會計制度,定期開展企業碳審計,嚴防企業碳數據造假。生態環境部有關發言人表示,真實準確的碳排放數據是確保全國碳市場有效運行的關鍵。對于碳數據真實性和準確度一直是相關部門十分重視的工作內容。今年首例碳排放信息披露造假的違法案件被查處后,也暴露了一定碳排放數據質量監管方面的問題。未來,如果不斷推進碳金融產品和服務規模化發展,將對碳排放數據質量提出更高要求,這需要更多職能部門加入其中,并且疏通整合政策體系。在推進碳金融聯動機制建設方面,《方案》指出,將指導試點地方積極參與全國碳市場建設,在風險可控的前提下研究并推動碳基金、碳資產質押貸款、碳保險等碳金融產品開發與對接,探索激發全國碳市場交易活力的相關措施。
此外,《方案》還要求加強人才隊伍建設,并開展國際交流合作。《方案》鼓勵試點區域內的銀行業金融機構和保險公司加強專業能力和人才隊伍建設,將氣候投融資作為綠色金融業務發展的重要內容。我國還將支持國際金融組織和跨國公司在試點地方開展氣候投融資業務,積極引進境外資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