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投資機構或設資本墻,油氣巨頭轉型“缺糧”
已有人閱讀此文 - -當地時間10月31日至11月12日,第26屆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COP26)在格拉斯哥召開。與會各方就落實《巴黎協定》的減排承諾和溫控目標,及治理氣候問題展開討論。11月3日,來自45個國家的450多家銀行和基金在COP26宣布成立格拉斯哥凈零金融聯盟(GFANZ),承諾致力于實現限制溫室氣體排放的關鍵目標,未來相關機構管理的所有資產都將與凈零排放保持一致。金融機構準備聯合,并對國際油氣巨頭繼續收緊資金池。這將使國際油氣巨頭的轉型之路更加艱難。
金融業合力提供環?;?/strong>
按目前的碳排放強度看,《巴黎協定》的氣候目標實現幾無可能。聯合國警告,現有氣候承諾將使地球至2050年升溫2.7℃,要使2050年的氣溫控制在比前工業時代上升1.5℃以內,到2030年全球溫室氣體排放量必須減半。
目前,COP26已經拿出一系列減排行動承諾,但其中最引人關注的是金融業的承諾,尤其是GFANZ的成立。現任聯合國氣候行動融資特使馬克·卡尼表示,通過GFANZ快速、大規模地增加對凈零的資本承諾,可能實現1.5℃溫控目標。經濟學家估計,未來30年可能需要約100萬億~150萬億美元投資才能實現凈零目標,理論上GFANZ足以提供現金,以實現這一目標。
不過,另一些與會專家則認為金融機構的作用被夸大。他們認為,130萬億美元指的是公司管理總資產,其中只有約1/3可能用于下一個關鍵十年的低碳投資項目。此外,Reclaim金融倡議執行主任Lucie Pinson表示,目前,沒有一條規則阻止哪怕1美元投資于化石燃料領域的擴張。倫敦非營利性研究機構Positive Money影響計劃負責人Simon Youel也指出,銀行可能確實準備擴大對綠色活動的投資,但公告并沒有提到對于金融公司投資新化石燃料項目如何限制。他們呼吁,需要建設“資本墻”,制止資金向化石能源領域轉移,尤其是向正在努力融資,進行轉型的國際油氣巨頭轉移。
歐投行要做“氣候銀行”
實際上,許多金融機構暫時還沒有打消投資化石能源的意愿,尤其在全球化石能源供應嚴重短缺的當下。英國財政部經濟事務國務大臣約翰·格倫表示:“顯然我們不能在一夜之間立即停止對某些能源的投資。”
但是,就在COP26前夕,歐洲投資銀行(EIB)再次重申,從2022年起將不再向任何油氣公司提供貸款,并加碼了條件。即便是希望發展低碳項目的傳統高污染企業,也無法拿到貸款。比如,只要石油公司仍有油氣項目,EIB就將不再為石油公司的風能項目提供貸款。同時,所有EIB貸款的接受者都將被要求制定脫碳計劃。
分析人士認為,未來國際多邊開發銀行減少對化石燃料生產項目國際公共融資之事是大勢所趨。而對于國際油氣巨頭,這意味著轉型道路的重要倚靠之一就此消失。
分析人士表示,由于EIB等機構的示范效應,國際多邊銀行在實體項目操作中,已出現從立項就審查趨嚴,到最終停止對存在高污染可能性項目貸款的這一趨勢。聯合國環境規劃署(UNEP)近期發布的《2021生產差距報告》也顯示,二十國集團(G20)和主要的多邊開發銀行近年來顯著減少了支持化石燃料生產的國際公共融資。1/3的多邊開發銀行和G20開發性金融機構已出臺新政策,將化石能源生產活動排除出未來的融資范圍。
油氣巨頭融資更難
未來,油氣巨頭的融資顯然將更加困難。不過,在剛剛過去的第三季度,隨著全球主要經濟體逐漸復蘇,尤其是亞洲地區經濟復蘇,石油與天然氣價格強勁回升,主要跨國油氣巨頭持續受益。各油氣巨頭紛紛表示,石油與天然氣的高收益,將為公司的低碳事業提供充足資金。不過,另一方面,油氣巨頭對于油氣收入更加難以割舍,也加劇了融資難度。
在經過一個利潤豐厚的季度之后,跨國油氣巨頭們不忘繼續綠色低碳轉型。但在COP26上,跨國油氣巨頭史無前例的缺席。殼牌首席執行官范伯登在一場電話會上無奈表示,油氣巨頭被告知在COP26上不受歡迎。此前,英國媒體也曾報道,英國政府和COP26主辦機構斷然拒絕了油氣巨頭的一切游說。同時,EIB的聲明,GFANZ的建立,都標志著油氣巨頭要想轉型,幾乎只能依靠“石油美金”。未來,油氣巨頭很可能面臨更深層次的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