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LNG仍是香餑餑嗎?
已有人閱讀此文 - -近日,亞洲液化天然氣貿易商紛紛爭先恐后地從美國獲得氣源,尤其那些依賴能源進口的國家。相對于俄羅斯、卡塔爾等主要的天然氣出口國,美國的LNG是獨特的香餑餑嗎?不能說俄羅斯、卡塔爾等國家的貨源不香,只能說,國際市場綜合因素使然。不得不說,美國氣源目前確實受青睞。
曾經價格低廉的天然氣,近期一躍成為大宗商品漲價王。過去一年,亞洲的液化天然氣價格暴漲近600%;歐洲天然氣漲幅更為驚人,7月份價格較去年5月份相比增長超過1000%;就連天然氣資源豐富的美國也頂不住了,日前氣價已創下近10年來最高水平。在很多國家,從消費者到企業,都能感受到天然氣價格暴漲帶來的壓力。但盡管如此,美國仍為世界上液化天然氣價格最低的國家之一,目前氣價仍比海外市場便宜得多。這在很大程度上是因為北美頁巖油氣田的豐富,由此也吸引了依賴能源進口的亞洲國家到美國購氣。
根據布隆伯格財經的分析,今冬運往亞洲的美國液化天然氣可以帶來誘人的利潤,約為25~26美元/百萬英熱單位。這幾乎是有史以來最高的,也與去年夏天形成了鮮明對比。當時由于新冠肺炎疫情打擊了市場對燃料的需求,美國向亞洲和歐洲的液化天然氣運輸沒有盈利。
除去成本和盈利方面的考慮,市場需求高漲也是助推因素。近年來,全球主要經濟體都相繼宣布加快綠色能源轉型,天然氣作為與煤炭、石油相比更為清潔的能源,成為轉型過渡的首選資源。隨著能源轉型逐步升級,天然氣資源的戰略地位逐步走高,近年來圍繞天然氣資源的爭奪戰也愈發激烈。國際能源署發布最新能源報告顯示,未來幾年的天然氣需求量或將呈現持續增長態勢,至2024年全球天然氣需求量可能增至43000億立方米。能源轉型已成為天然氣需求增加的又一推手。在這股潮流中,美國頁巖氣欲乘東風。
還有個因素不容忽視——天然氣市場的各“賣方”之間的博弈。隨著全球經濟復蘇,天然氣供應缺口越來越大。亞洲、歐洲、美國天然氣庫存開始下降,價格一漲再漲。目前歐洲天然氣庫存比5年平均水平低25%。各國掀起“搶氣潮”后,歐洲市場最重要的天然氣出口國俄羅斯,偏偏在關鍵時刻減少了供應。近半個月以來,德國馬爾諾壓縮機站作為接受俄羅斯天然氣輸向歐洲的重要樞紐,其所接收到來自俄羅斯的天然氣流量相較以往減少了近50%,導致歐洲氣荒蔓延。美國實際上也試圖把頁巖氣往歐洲輸送,但美國頁巖氣肯定比俄羅斯北溪-2貴很多。
無論是亞洲還是歐洲,天然氣消費需求注定會增長。在這種趨勢下,各國其實都要充分利用國內、國際兩個市場,增強多元化進口能力,同時,也要提高節能意識,為全球天然氣市場平穩運行貢獻力量,與此同時,也要警惕天然氣不斷上漲的價格推升通貨膨脹的風險,要及時有效應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