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企聯手推進融合創新
已有人閱讀此文 - -在近日舉行的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有限公司—常州大學創新聯合體成立大會暨揭牌儀式上,范維澄、蘇義腦、袁士義、吳鋒、孫金聲、徐春明、李寧、任其龍8位來自中國科學院和中國工程院的院士到場為創新聯合體站臺。那么,創新聯合體的看點是什么?將采取怎樣的模式?如何真正達到創新的目的?如何確保聯合體成果的有形化呢?
看點:打造全新攻關模式
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有限公司副總經理焦方正表示,創新聯合體是一種全新的攻關組織模式,不是通常的甲乙方關系,也不是簡單的交卷式管理。它有共同的責任和使命,在國家油氣關鍵核心技術自立自強上肩負著共同的責任和使命;有共同的目標,攻關項目來自生產實踐和未來發展面臨的重大問題和挑戰;有共同的任務,企業和大學要一起把任務完成好,不是簡單的甲乙方關系。它需要一體化參研,大學和企業的研究要一體;需要一體化融合,取得成果共同分享,遇到問題共同研究;需要一體化人才培養,大學的人才到企業去積累現場經驗,企業的人才到大學去學習前沿新知識新理論。
常州大學黨委書記陳群表示,創新聯合體是匯聚多元、開放共享的平臺,雙方將共同成立管理委員會,并進行分工管理。創新聯合體將圍繞中國石油發展戰略需求,打造開放高效的創新組織,突破不同單位、不同條線之間的壁壘,構建多學科、多層次的人員交流渠道,助力創新聯合體盡快度過磨合發展期,進入成果產出期。聯合體還將積極探索創新聯合體管理體制,完善組織架構,成立專門機構,遴選專人負責創新聯合體管委會辦公室的日常運行,主動做好管理協調和服務保障工作。
模式:優勢互補聯合攻關
常州大學校長蔣軍成在對創新聯合體的意義、實施方式和管理制度進行闡述時表示,創新聯合體的成立既是順應國家戰略發展的重要實踐,也是攻克關鍵核心技術的重要舉措,更是深化校企戰略合作的重要載體。
當前石油行業領域在一些關鍵核心技術上還存在短板,如部分高端材料、關鍵裝備、核心部件或多或少依賴國外,核心技術受制于人是最大的隱患。關鍵核心技術無一不是復雜綜合性技術,僅靠一個創新主體單打獨斗是不夠的,通過組織創新、優勢互補、聯合攻關的方式組建創新聯合體,是攻克關鍵核心技術的必然選擇。
創新聯合體將重點圍繞中石油主營業務領域當前急迫需要、長遠需求,特別是針對非常規油氣資源開發、清潔高效煉油產品生產、化工高端新產品、新能源等重大技術難題,聚焦非常規油氣資源開發、煉化轉型升級、油氣設施安全、綠色低碳等核心技術攻關。
創新聯合體將由中石油科技管理部牽頭組織、常州大學負責具體組織實施,中石油下屬科研院所、公司共同參與。創新聯合體下設管理委員會、學術委員會、聯合體辦公室、聯合創新中心等機構。此外,創新聯合體將依托常州大學國家地方聯合工程中心、協同創新中心、重點實驗室、石油和化工行業創新平臺,以科技合作項目為載體,組建8個聯合創新中心。
創新聯合體的運行機制是采用實體化運行的方式,遵循“需求導向、全面開放、深度融合”的原則,堅持“產學研用”一體化融合協同創新原則,建立創新聯合體協同管理機制,包括聯合議事規則、綜合考評機制、經費協同管理機制、首席科學家制的團隊協同創新模式以及人才聯合培養與交流、對外交流與對接和科研成果轉化機制等。
目的:把技術成果“落在地上”
陳群表示,常州大學要做這個項目還有更深一層的意思,就是要盡力消除現有科技創新體系中的弊端??萍紕撔掠泻芏鄬用妫A層面主要是對未知世界的探索,這是高校所擅長的。高校探索的是高端、未知的科學知識,但是只發現問題還不是最主要的,最終是要解決應用中的問題,所以高校還要把技術成果“落在地上”。
“然而,高?;A研究難以落地的主要原因是缺少生產過程或者將技術產業化的條件。常州大學和中國石油成立創新聯合體,就是要破除陳舊的體制機制,尊重未來科技的進步,讓高校、企業和產業都有更大的發展。”陳群強調,雖然有了一個好的開端,但是要實現真正的融合創新也并非易事。目前創新聯合體初步的約定是:企業出錢,高校出人、出智力。今后雙方還要對創新聯合體進行新的探索,不斷給其放權,確保創新技術的開發。
“常州大學擅長化工前沿基礎研究和技術開發,中國石油要往高端化方向發展,而且擅長產品產業化及市場運作,企業出題目我們做題,技術轉化的時候大家一起轉化,雙方可謂珠聯璧合。”陳群說,無論是頂層設計,還是制度突破,創新聯合體的最終目的是要確保研究成果的落地,要讓成果有形化,要避免“兩張皮”。而要確保技術成果成功產業化,就要落實到示范項目、示范裝置上,而且一定要產出有形的產品和經濟效益。高校的作用是引領行業,為所在行業和相關企業提供智力支撐,解決關鍵共性問題,努力打造原創技術策源地。這也是打造創新聯合體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