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宣了!法國汽車巨頭,重返中國市場
已有人閱讀此文 - -雷諾與吉利這對緋聞CP今日終獲“實錘”。
8月9日,吉利控股集團與雷諾集團共同宣布,雙方已簽署諒解備忘錄(MoU),將建立創新型合作伙伴關系。根據備忘錄,雙方的合作將體現吉利對旗下整車架構的開放戰略,及加速雷諾“Renaulution計劃”在中國和韓國兩個市場落地。
從具體細節來看,吉利在雙方合作中更多承擔“技術方”的角色。聲明中提到,在中國市場,雙方將基于吉利的平臺技術聯合開發雷諾品牌混合動力車型;在韓國市場,雙方將基于領克CMA架構展開合作,共同開發適用于韓國市場的車型。
雷諾方面則表示,將充分利用其在品牌策略、內容和渠道、生態服務開發,以及優化用戶旅程方面的優勢,為消費者創造價值。“兩家公司將秉承開放合作的精神,繼續探討雙方深入合作的可能性。”雷諾方面稱。
雷諾重返中國市場
事實上,與東風汽車“分手”后,雷諾始終未放棄中國市場。雷諾集團首席執行官盧卡·德梅奧自負責雷諾業務后就曾公開表示,希望“以完全不同的方式重返中國市場”,雷諾集團也就此展開一系列戰略布局及人事調整。
今年年初,雷諾發布“Renaulution”全新戰略規劃并稱,“中國在雷諾集團的全球戰略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規劃中提到,雷諾將重塑在中國的商業模式,利用在中國的資產,同時借助中國具有競爭力的產業生態系統,為中國及全球市場開發新的移動出行解決方案。
兩個月后,雷諾集團開始進行組織架構調整,任命蘇偉銘為雷諾中國首席執行官,施戈邁為雷諾中國首席運營官(兼任華晨雷諾金杯CEO),旨在強化在華的戰略地位。
值得一提的是,蘇偉銘在加入雷諾前曾是大眾集團的核心管理層之一,并于2013年起擔任大眾集團執行副總裁,負責產品戰略和企業重組策略。在大眾汽車集團工作的十六年間,蘇偉銘曾主導并參與安徽大眾等戰略項目,并在集團中兼任逸駕智能董事及CEO、開邁斯新能源董事長等要職。有分析認為,有在汽車領域超過20年工作經驗的蘇偉銘加入,雷諾在華困局或迎來轉機。
此次雷諾與吉利的合作,被業內認為是蘇偉銘加入雷諾之后的首個落地項目,也被業內視為雷諾加速回歸中國市場的信號之一。事實上,雷諾與吉利的關系在今年年初就已有所升溫。彼時,吉利旗下豪華跑車品牌路特斯便與雷諾汽車集團達成多項合作,并將與雷諾子品牌Alpine聯合進行純電動跑車的研發。
而在此次聲明中,雙方表示將建立創新型合作伙伴關系,秉承開放合作的精神,繼續探討深入合作的可能性。對此,有觀點認為,雷諾與吉利可能不會成立常規的合資公司,畢竟雷諾目前在華已有江鈴和華晨兩家合資方,最有可能的是吉利或成為雷諾的技術、平臺以及車型供應商,雙方合作或將是一場跨國企業在技術、品牌、體系和渠道互補之間探尋共贏的一次嘗試。
重點瞄向新能源
當前,雷諾在中國市場的業務主要聚焦在電動車和輕型商用車兩個領域。其中,電動車業務將通過易捷特(易捷特新能源汽車有限公司)和江鈴新能源(江鈴集團新能源汽車有限公司)開展。而此次與吉利合作,雷諾也將重點放在了混合動力車型上。
“雷諾產品在歐洲表現還可以,在中國卻做不起來,這主要是因為其缺乏對中國市場的改進能力,產品缺乏競爭力。”全國乘用車市場信息聯席會秘書長崔東樹認為,雷諾在電動車領域有一定的積累,向新能源轉型是它十分關鍵的一步。
按照雷諾的產品規劃,到2025年,雷諾計劃推出24款產品,其中半數分布在C級車和D級車細分市場,至少包括10款純電動車。針對中國市場,雷諾將開發適合本土市場的車型。
但僅憑易捷特和江鈴新能源的現有實力或許無法支撐雷諾在華戰略的“野心”。據中國汽車工業協會數據,2020年1~12月,易捷特新能源(轎車)累計產量為510輛,同比下降90.54%;累計銷量為2284輛,同比下降25.92%。而雷諾江鈴目前僅有一款緊湊型純電轎車推出,其后續市場表現仍為未知。
而中國新能源汽車市場當前增速迅猛。根據乘聯會數據,今年上半年,我國新能源乘用車批發、零售量雙破百萬,同比增長兩倍多。在此背景下,雷諾需要加快向中國新能源車市的挺進步伐,才有希望抓住新的機遇。
或許正是出于對當前市場變化的謹慎考量,雷諾決定將混動車型作為其重返中國市場的著力點。乘聯會數據顯示,今年6月,國內新能源乘用車插電混動車型銷量約4.1萬輛,同比增長130.4%,市場占比升至18%。
此外,插混車型也逐漸獲得市場認可。比如,比亞迪插電混動車型6月合計銷量約為2.05萬輛,環比增長53%,成為國內新能源車市場的新亮點。包括長安汽車、長城汽車、奇瑞汽車等自主車企也在加快該領域布局。
“亞洲的混合動力車市場正在蓬勃發展,雙方的合作將瞄準這一機遇,共享資源和技術,并以中國和韓國為重點市場開展合作。”雷諾與吉利在此次聲明中表示,在中國市場,雙方將基于吉利的平臺技術聯合開發雷諾品牌混合動力車型。而從吉利旗下現有技術儲備來看,其于日前推出的GHS2.0混動系統或成為雷諾品牌車型首選。
“吉利汽車在產業鏈方面有優勢,能夠對雷諾在中國市場的持續發展提供幫助。”崔東樹認為,雷諾作為全球性品牌也有一定的資源和優勢,吉利可以借助這些優勢進行更好的布局和發展。
目前,雷諾-日產-三菱聯盟因為戈恩事件的影響已出現裂痕,加之2020年雷諾集團出現91.25億美元(約合人民幣590億元)的虧損,這些因素對雷諾在產品研發上繼續投入非常不利。此次“牽手”吉利,雷諾能否借助中國車企的技術和資源,在中國市場走出困境,業內將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