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資訊】上海市全面推進化工園區安全整治提升和落后企業淘汰退
已有人閱讀此文 - -上海作為超大型城市,是全國重要的現代制造業基地,在全國經濟發展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上海石油化工和精細化工制造業年產值達4000多億元,在六大支柱產業中位列第三位。
目前,上海市危險化學品安全生產呈現有四大特點。一是產業集聚、生產量大。生產企業225家,年產固液態產品1.16億噸、氣態產品149億立方米。二是流通集散、周轉量大。儲存企業146家,進出口貿易發展迅猛,上海港集裝箱年吞吐量連續9年位居世界第一,每年海上危險貨物吞吐量達10多萬標箱、5000多萬噸。三是制造業發達、使用量大。全市危險化學品發證企業達萬余家,使用危險化學品從事化工、醫藥和工貿生產企業以及醫院、學校、科研單位更是數量巨大。四是長三角一體化發展,陸路運輸量大。14個陸路省際道口日均通行危險貨物運輸車輛3400余輛次,年運輸危險化學品2600余萬噸。目前,全市建有國家級化工園區1個(上海化學工業區)、省(直轄市)級化工園區2個(金山第二工業區、奉賢區杭州灣經濟技術開發區)。
近年來,上海市牢固樹立安全發展理念,堅守底線紅線,充分結合產業發展方向,重點關注安全生產和環境保護,狠抓“五個堅持”,全面推進化工園區安全整治提升和落后企業淘汰退出工作。
堅持依法治理,強化法規保障力度
為加強上海市危險化學品安全生產監督管理,保障人民群眾生命和財產安全,2005~2006年,上海市制定了《上海市安全生產條例》《上海市危險化學品安全管理辦法》。十多年來,兩部法規規章多次修訂修改,以充分適應具有世界影響力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際大都市經濟社會發展的需要,助力保障城市安全運行。
上海市近年來先后發布了3批《禁止、限制和控制危險化學品目錄》,對全市危險化學品的生產、儲存、經營、使用、運輸實施集約化管控。目前,該目錄已成為上海市推動化工產業布局調整、嚴格市場準入、規范化工項目落地、實施精準管控的指導性文件。
堅持規劃先行,優化產業布局調整
自2009年起,上海市啟動并有計劃實施規劃工業區外危險化學品企業布局調整,先后出臺《上海市推進城鎮人口密集區危險化學品生產企業搬遷改造實施方案》《上海市危險化學品企業調整專項補助辦法》,推動相關企業“進區入園”。10年來,上海市共計落實財政補貼17億元,累計對500余家企業實施關、停、并、轉、遷,減少危險化學品生產、儲存量285.51萬噸;先后關閉了寶山吳淞、普陀桃浦等化工園區,浦東高橋、閔行吳涇化工區域大部分化工生產裝置已停產拆除,即將完成搬遷調整。
目前,上海市已基本完成規劃工業園區外危險化學品企業布局調整工作,危險化學品生產企業主要集中在杭州灣北岸化工產業帶,已基本形成以上海化工區及上海石化地區為龍頭,其他區域發展下游及相關配套產業的分布格局。上海市嚴格執行國家有關化工園區建設和認定標準,原則上不再新建化工園區。除杭州灣北岸化工產業帶和相關法律法規規定外,上海市不再新建危險化學品生產企業和使用危險化學品從事生產的化工企業。
堅持對標先進,高標準建設化工園區
按照國家提出的走新型工業化道路、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實現高質量發展的總體要求,上海市率先提出了產業項目、公用輔助、物流運輸、生態保護、管理服務“五個一體化”開發理念,秉承項目產業鏈聯動、配套工程專業化運營、倉儲物流專營統管的模式,指導建設現代化的石油、化工產業園區。
以上海化學工業區為例,園區編制實施《重點發展產業指導目錄》《禁止、限制和控制危險化學品與化工工藝目錄》,整體規劃,有序建設,形成了上游賽科乙烯為龍頭,中游上海聯合異氰酸酯、科思創聚碳酸酯,下游贏創多用戶基地、3M膠粘劑等精細化工項目的完整產業鏈,產品關聯度、主導產業集聚度均達到80%以上。園區擇優引進蘇伊士、孚寶、液化空氣、普萊克斯等國際知名供應商,組建合資企業,搭建公共管廊,為園區統一提供公用工程、物流運輸、廢水處理、危廢處置等服務。
堅持防救結合,抓好園區安全管控
2014年以來,上海市充分考慮化工區、金山區、奉賢區功能定位和產業發展方向,建立健全“三區聯動聯控”機制,發揮安全生產監管合力,提升監管效能。
共同把好源頭準入關、現場動態關。上海化工區、金山區、奉賢區實行“三區聯動”工作模式,對建設項目實施聯合審查,在行政執法上實行聯合互動,共同把好源頭準入和現場動態關口。同時,也提升了各自監管隊伍的專業素質。
切實加強化工園區日常安全管理。上海各化工園區實施封閉式管理,對進出園區的企業車輛、外來車輛、運輸車輛、行人實施嚴格管控。上海市強化化工過程安全管理,制定《上海化工區生產裝置及設備檢維修作業安全管理措施二十條》等文件,實施對檢維修作業、特殊作業以及承包商的嚴格管理。
推進智慧化工園區建設。上海化工區和金山二工區先后入選“中國智慧化工園區試點示范(創建)單位”,建立集安全、環保和應急救援于一體的“智慧大腦”。上海市加快高空瞭望、電子標簽等技術提升,推動流動流向監控平臺、光氣集聚區高清視頻監控及劇毒氣體報警監測網絡建設,提高風險監測預警能力。
一體化安全管理與應急救援。上海化工區建有近60個各類消防站,結合公安、消防、環保等應急隊伍,基本滿足5分鐘到場應援要求;成立104個工藝應急處置小組以及堵漏、防汛等13支專業應急隊,應對各類危險化學品事故。各化工園區定期開展應急預案演練,提升應急處置和救援能力。
堅持本質安全,提升安全生產能級
上海化工區近年來先后組織開展整體安全風險評估,并進行光氣安全專項評估。金山第二工業區、杭州灣經濟技術開發區也先后完成整體安全風險評估,并逐步作為常態化工作來抓。應急管理部《兩個導則》印發后,上海市各化工園區和有關企業立即開展排查治理工作,目前各化工園區已完成對標檢查,均為一般安全風險(C類)。接下來,上海市將指導各化工園區整改提升,督促相關企業對標檢查、對標整改。
此外,上海市近年來先后試點實施危險化學品企業主要負責人(法定代表人)記分制、安全風險研判與承諾公告制度,組織開展專家指導服務、重大危險源深度檢查、SIS驗證等專項工作,指導督促危險化學品企業推進機械化提質、自動化提標、信息化提升、安全管理提級,保障全市危險化學品安全生產形勢平穩可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