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思創攜手同濟推進產學研合作
已有人閱讀此文 - -
近日,科思創宣布,將繼續攜手同濟大學在華推進產學研合作。
據悉,雙方合建的研究院前身為2011年成立的同濟—拜耳生態建筑與材料研究院,2017年正式更名為同濟—科思創創新研究院。10年間,研究院聚焦高分子材料創新,針對建筑、電動汽車電池、機器人等領域開展材料研究。研究院還舉辦了數百場學術講座,并為約300名學生提供獎學金。
去年,研究院宣布在電動汽車領域的多個聯合材料研究項目取得積極進展。這些項目旨在幫助減輕電池組的重量,增加電極材料的容量,或增強電池的安全性能。同時,研究院一直在探索應用于電動汽車和儲能的電池熱管理系統,這套系統不僅可以降低二氧化碳排放量,同時更具成本競爭力。其他項目包括為下一代鋰離子電池開發新材料,以及通過3D打印技術制造可以吸收沖擊能的特殊部件,以改善電動汽車電池的安全性能。
創新研究院還與同濟大學汽車學院翼馳車隊合作,用科思創3D打印技術打印了2020賽季新車TR-20的端板模具,提供更快捷、經濟和安全的數字化制造解決方案。此次合作,也是聚碳酸酯大尺度3D打印首次被應用在復合材料成型模具領域。
同時,創新研究院還首次舉辦以循環經濟為主題的學生競賽,圍繞來自床墊的聚氨酯泡沫的回收再利用展開,通過組織商業計劃競賽,研究院鼓勵學生發揮商業和技術方面的創造力,為實現循環經濟探尋創新解決方案。
科思創中國區總裁雷煥麗表示:“十年磨一劍,創新研究院已成為科思創推進開放式創新理念的重要載體。在中國‘十四五’規劃和‘雙碳’目標下,科思創堅信創新可持續材料解決方案大有可為,期望與同濟大學繼續深化產學研合作,結出更多碩果。”
這10年間,同濟—科思創創新研究院在立德樹人、科研育人、產學研創新方面取得了令人欣喜的成果。同濟—科思創創新研究院院長、科思創全球創新管理負責人、亞太區創新負責人施馬可(Michael Schmidt)表示,未來雙方可以繼續同舟共“濟”,進一步強化產學研合作,推動開放式創新在中國的發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