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蘇伊士運河世紀大堵塞前 全球海運貿易就已經陷入混亂
已有人閱讀此文 - -盡管周一上午天賜號的困境已經被解決,但其連鎖效應仍可能持續數月,而成本高昂的延期或改道至更長航線,將給本已面臨集裝箱短缺、港口擁堵和運力受限的企業帶來更大壓力。
在蘇伊士運河這條全球最重要的貿易干線之被天賜號堵塞近一周前,全球海運貿易就已經因貨輪、集裝箱短缺以及高企的運費陷入混亂。這已經導致在全球范圍內運輸貨物的成本大幅提高,并在需求空前高漲的情況下,導致從健身自行車到奶酪等各種商品出現短缺。
盡管周一上午天賜號的困境已經被解決,但其連鎖效應仍可能持續數月,而成本高昂的延期或改道至更長航線,將給本已面臨集裝箱短缺、港口擁堵和運力受限的企業帶來更大壓力。
“天賜號”推遲了從亞洲到歐洲和北美的消費品運輸,以及從亞洲到歐洲和北美的農產品運輸。截至周一蘇伊士運河前,還有包括油輪和數十艘集裝箱船在內的約367艘船只等待通過這條運河,這條運河管理著約12%的全球貿易。
全球最大物流公司之一的羅賓遜公司的CEO鮑勃-比斯特菲爾德說:“供應鏈中出現了我從未見過的嚴重的趨緊現象。”比斯特菲爾德在接受采訪時表示,運輸瓶頸很普遍,影響了空運、海運和公路運輸,“這真的是前所未有的。”
運費成本飆升
全球80%以上的貿易量都是通過海運進行的,而海運中斷給供應鏈帶來了數十億美元的成本。根據標準普爾全球普氏能源資訊的數據,全球范圍內,一個40英尺集裝箱的平均運輸成本從去年6月的1040美元飆升至今年3月1日的4570美元。
這些成本加在一起。根據標普全球磐聚網(S&P Global Panjiva)的數據,今年2月,美國海運貨物的集裝箱運輸成本總計52億美元,而2020年同期為20億美元。
這些支出可能很快就意味著消費者價格上漲,給不斷上升的通貨膨脹增加上行壓力——這是華爾街的噩夢,他們已經在擔心價格飆升會迫使美聯儲比預期更快地加息。
標普全球磐聚網(S&P Global Panjiva)研究分析師克里斯-羅杰斯(Chris Rogers)表示:“目前,這些成本中有很大一部分是在供應鏈中。”他補充說:“我認為,這是不可避免的,它將被傳遞給消費者,只是需要時間。”
去年,新冠肺炎疫情對全球供應鏈造成嚴重破壞,封鎖導致工廠暫時關閉,貿易正常流動中斷。在疫情爆發之初,經濟活動急劇放緩,隨后貿易額的迅速反彈令企業措手不及。
制造業的復蘇,以及足不出戶的消費者對電視、家具和健身自行車等商品似乎永無止境的需求,令供應商吃不消,消費者反而難以找到他們想買的產品。
制造商也難以獲得關鍵零部件。包括福特和大眾在內的主要汽車制造商都被迫停產,原因是智能手機、游戲系統和其他科技產品的高需求導致電腦芯片短缺。
“一年前,隨著新冠疫情蔓延到世界各地,全球貿易放緩,”洛杉磯港口執行董事Gene Seroka本月在一次演講中表示。他說:“今天,在美國消費者前所未有的需求推動下,我們進入了7個月的歷史性進口激增。”
根據標普全球磐聚網的數據,2月份美國海運進口比去年同期增長近30%,比2019年2月增長20%。
美國和其他地方的進口激增導致了全球集裝箱短缺。從汽車、機械到服裝和其他消費必需品,所有東西都裝在這些金屬盒子里。羅杰斯說,生產這些產品的工廠大多在中國,其中許多在疫情爆發初期就關停了,新產能的投入速度大幅減緩。
集裝箱錯置
與全球其他國家相比,中國的出口恢復得相當快。與此同時,主要的航運公司取消了數十條航線以應對早些時候的貿易低迷。結果是空集裝箱都聚集在了錯誤的地方,無法滿足歐洲和北美對亞洲制造產品的突然需求。
全球最大的集裝箱航運公司之一哈帕-勞埃德(hapg - lloyd)增派了大約52艘船只,將數十萬空集裝箱運到最需要它們的地方。在正常情況下,這一數字將少于10個。
該公司首席執行官Rolf Habben Jansen上周在電話會議上對投資者表示:“實際上,這相當于每周有一艘船在搬運空集裝箱。”
進口商品的涌入加劇了港口擁堵的問題,這些港口正在應對因疫情造成的勞動力短缺,以及社交隔離措施導致的運營放緩。
據洛杉磯港發言人桑菲爾德(Phillip Sanfield)說,周三有24艘船停泊在洛杉磯港,等待進入附近的長灘港(Port of Los Angeles)。
上個月,該港口處理了相當于近80萬個20英尺長的集裝箱——這是該港口114年歷史上最繁忙的2月份。
企業感受到了壓力
安德瑪、孩之寶、Dollar Tree、Urban Outfitters和Crocs等公司最近都對供應鏈危機發出了警告,指出集裝箱短缺、港口擁堵、運輸成本上升和物流方面的挑戰。
好市多本月早些時候表示,由于集裝箱短缺和運輸瓶頸,進口奶酪庫存出現問題。
標普全球磐聚網對今年1月和2月全球7000家公司的財報電話會議進行了分析,發現超過四分之一的電話會議提到了“運費”,37%提到了“物流”,一半討論了供應鏈。
Bed Bath & Beyond首席執行官馬克-特里頓(Mark triton) 1月對投資者表示:“我們知道,零售領域的貨運壓力將持續存在,我們已將其納入未來計劃。”
為歐洲個人護理產品制造商供應產品的英國公司阿斯頓化學公司表示,該公司1月份的運費是11月份的6.5倍。
總經理Dani Loughran說:“我們在1月份花了近14000美元買了一個集裝箱。”這是從馬來西亞到英國費利克斯托港的運費,兩個月前還僅需要2100美元。
Peloton公司指責美國西海岸港口的延誤導致其高端健身自行車交付“超過可接受的等待時間”。今年2月,該公司告訴股東,將投資超過1億美元,在未來6個月內加快空運和海運,以提高交付時間。
為了滿足客戶的需求,很多公司都開始選擇飛機來運送那些通常用船運來的貨物,而這并不是唯一一家這樣做的公司。
據C.H.羅賓遜公司的比斯特菲爾德說,一些通常用海運集裝箱運輸的耐用品現在用飛機運輸,比如玩具。他說,公司“選擇空運是因為貨物不多”。
即使在正常情況下,空運也比海運貴,因此只適用于高價值的貨物。目前這些成本甚至更高,因為搭載旅客的航班減少,意味著運輸貨物的可用容量減少,而大部分貨物通常都裝在客機的腹部。
這只會增加企業面臨的成本,并可能在不久的將來影響到消費者。
更高的運費即將到來
到目前為止,企業對如何應對運費飆升的計劃幾乎沒有表態,但有初步跡象表明,進口價格正在上漲。根據美國勞工統計局的數據,美國1月份進口價格出現2012年3月以來的最大月度漲幅。
比斯特菲爾德表示,"我們預計消費者的強勁需求將在未來幾個月持續,短期內產能不會有顯著變化。"
他補充稱,2019年空運、海運、卡車和火車運輸貨物的成本“結構性上升”,合同反映了這一點。他說:“我確實認為,成本是真實的,最終會在消費者面前顯現出來。”
這對消費者價格的影響程度因產品而異。嚴重依賴進口零部件的商品價格可能會更高。與此同時,荷蘭國際集團高級經濟學家喬安娜-科寧斯(Joanna Konings)表示,如果進口商品的成本大幅上升,或者這些產品變得不那么容易獲得,可能會給國內生產商更多的空間來提高價格。
對于阿斯頓化學公司來說,成本上漲如此嚴重,以至于他們唯一的選擇是將成本轉嫁給他們的客戶:生產洗發水、保濕霜和化妝品等日常產品的企業。
康寧斯說,如果這些公司反過來決定為他們的客戶(在這種情況下是零售商)提高價格,消費者可能很快就會開始感到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