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伊士運河船只擱淺事件加劇化工市場以及運輸業(yè)的困境
已有人閱讀此文 - -長賜號集裝箱船擱淺后,蘇伊士運河的持續(xù)堵塞似乎將進一步收緊已經捉襟見肘的化學品價值鏈。
迄今為止,試圖將這艘400米長的集裝箱船解救出來的努力基本以失敗告終。海事服務公司GAC周三援引蘇伊士運河管理局的反饋稱,這艘集裝箱船已重新浮起,但仍被縱向楔入航道。
這條關鍵貿易航線的實質性中斷可能會加劇聚烯烴等本已受困的化學品市場的緊張狀況。
“蘇伊士運河事件簡直是火上澆油。”一位聚乙烯加工商說。
并非所有的市場都會受到影響,每六周才有一艘合成氨油輪沿線經過,但這種情況可能會加劇本已緊張的商品化學品價值鏈狀況。
蘇伊士運河是從中東和亞太地區(qū)到歐洲和北美的原油、化學品和精煉產品的關鍵通道,任何中斷都將成為貿易的一個重要瓶頸,而此時航運線路已經嚴重中斷。
延誤還在繼續(xù)
蘇伊士運河管理局周四正式暫停了這一關鍵航運大動脈的航行。
13艘船只已獲準從封鎖以北的塞得港出發(fā),他們希望在到達目前擱淺的151公里處時,長賜號已經從擱淺中解脫出來。
當局已經起草了應急計劃,如果這些船只在抵達苦水湖時堵塞仍然存在,他們將停靠在等候區(qū),這表明當局不排除救援過程漫長的可能。
荷蘭的疏浚專家Boskalis已經被派來協(xié)助這項工作。目前為止,工作的中心是試圖清除長賜號擱淺處的沙子,同時試圖利用拖船將其拖走。
Boskalis首席執(zhí)行官Peter Berdowsi周四對媒體表示,這艘重達20萬噸左右的貨船可能會擱淺數周,可能需要從貨船上卸下集裝箱以減輕負載,在缺乏港口基礎設施的情況下,這將是一個漫長的過程。
消息人士透露,目前海潮正每天上漲10厘米,這將有助于船的脫困,但水位可能需要數天時間才能充分上漲。
即使長賜號在周三成功脫困,從亞洲和中東運往歐洲和北美的化學品運輸也會被推遲數天。
據一位消息人士透露,如果這艘船一直擱淺到周末,這些延誤可能會延長到10天,而且擱淺的時間越長,情況越糟。
備用路線
貿易商可以考慮通過南非好望角重新安排運輸路線,但這將大大增加交貨時間。因此,貿易商將不得不在“蘇伊士運河通暢之前推遲發(fā)貨”和“沿著更迂回的路線運輸產品”之間做出選擇。
據一位航運界人士估計,從沙特阿拉伯朱拜勒沿新路線到荷蘭鹿特丹,以平均每小時13節(jié)的巡航速度計算,航程幾乎是原來的20天的兩倍,需要36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