榆林化工園區調整思路快步轉型
已有人閱讀此文 - -
2021年9月13日,習近平總書記到榆林考察時,對煤化工產業發展提出明確要求,使行業堅定了推動現代煤化工產業高質量發展的信心。
近日,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聯合會在陜西榆林開展行業數字化建設及煤化工產業發展調研,調研的6家企業位于榆林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榆橫工業區)和榆林經濟技術開發區(榆神工業區)。
記者采訪了解到,國家“雙碳”目標及能源“雙控”政策提出以來,此前一些地方新建煤化工項目因能耗指標問題被叫停。面對新形勢、新階段、新任務,榆林化工園區堅決貫徹習近平總書記指示要求,加快轉型升級,不斷調整發展思路,圍繞煤炭清潔高效轉化利用延鏈補鏈強鏈,實現高端化、多元化、低碳化發展。
做強做優產業鏈條
“作為陜北地區唯一的國家高新區,榆林高新區按照‘依靠能源但不依賴能源’的發展思路,迅速調整轉變產業結構,不再布局大型化工項目,而是打造以高端能源化工為主體,以先進裝備制造業和現代服務業為兩翼的‘一體兩翼’產業格局,打造國內一流創新型特色園區。”榆林高新區管委會副主任張軍說,高新區著力發展新材料產業,壯大產業鏈條,實現高端化、終端化轉型。到2025年,預計新材料產業產值突破1000億元。
據介紹,榆林高新區規劃了十大產業鏈條,其中4個涉及化工和新材料。一是乙烯產業鏈,以蘭州石化為產業鏈鏈主,構建乙烯—特種牌號聚乙烯/環氧乙烷—終端產品產業鏈;二是丙烯產業鏈,以中煤榆林化工為產業鏈鏈主,構建丙烯—聚丙烯/環氧丙烷—終端產品產業鏈;三是醋酸產業鏈,以延長石油為產業鏈鏈主,構建醋酸—醋酸乙烯—終端產品產業鏈,四是氫能產業鏈,以陜西華秦為產業鏈鏈主,構建制氫—儲運—氫燃料電池(裝備及零部件)—應用產業鏈。
位于榆橫工業區的榆橫綜合中試及示范基地,是榆林國家級能源革命創新示范區的運營平臺,主要承擔技術創新、成果轉化、資源集聚、示范輻射等功能。前不久,兩個中試項目和4個產業化項目落地該基地,其中投資171億元的50萬噸/年低碳綠色環氧樹脂全產業鏈及新材料產業園項目,采用全球首套DMTP技術,建成后將形成甲醇—丙烯—環氧氯丙烷/雙酚A—環氧樹脂精細化工品產業鏈。
開發下游高端產品
位于榆神工業區清水工業園的國家能源集團榆林化工有限公司,是習近平總書記去年榆林考察的第一站。
“我們堅決貫徹落實習總書記的重要講話精神,重新對‘十四五’發展規劃項目進行了優化調整,即通過煤炭分級分質利用,以煤基特種燃料、煤基生物可降解材料和煤液化瀝青炭素材料為主線,延伸產業鏈,提升價值鏈,打造國家能源榆林煤—油—化—新材料低碳綠色示范基地。”該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張先松表示。公司在現有煤制烯烴基礎上,后續將建設216萬噸/年煤直接液化、140萬噸/年煤制甲醇裝置,并進一步延鏈、補鏈、強鏈,加工生產特種燃料,采用石腦油、甲醇共煉技術生產PX及芳烴、烯烴,深加工煤基生物可降解材料和高性能煤基瀝青炭素材料等。
同樣位于清水工業園的目前在建的全球最大煤化工項目——陜煤集團榆林化學有限責任公司煤炭分質利用制化工新材料示范項目,總投資超1200億元,分兩個階段,其中一階段工程180萬噸/年乙二醇項目和熱解啟動工程正加緊建設,預計明年6月底建成試生產。
“我們對二階段工程建設方案進行優化調整,通過特有的煤熱解和煤焦油加氫制芳烴技術,打通低成本煤基芳烴生產路線,并與煤基乙二醇、烯烴進行耦合,延伸出一系列下游產品,基本構建完整的煤基有機化工產品體系,實現產品高端化、多元化。”陜煤榆林化學公司董事長宋世杰表示。
創新智能管理模式
采用5G、大數據、人工智能等先進技術打造5G+工業互聯網應用場景,已成為榆林化工園區和大型煤化工企業的共同選擇。
“數字化賦能,徹底改變了傳統的管理理念和模式。”位于榆橫工業區的中煤陜西榆林能源化工有限公司總經理李俊杰說,作為我國煤化工行業首家智能制造試點示范企業,該公司在生產運營實踐中堅持應用一流技術裝備、實施一流智能管控、追求一流價值創造為方向,通過數字化轉型、智能化應用助力企業高質量發展,生產運行、經濟效益均取得了顯著效果。
近年來,該公司創新實施了全廠蒸汽、循環水、甲醇合成碳氫比智能優化項目及DMTO、氣化爐等裝置操作工藝優化項目改造,通過自動化、智能化提高生產效率、降低消耗。項目投產以來連續7年保持安、穩、長、滿、優運行,創造多項行業紀錄。首次采用數字交接班、智能巡檢及光纖傳感技術,對設備運行的振動、溫度等狀態實時采集數據,智能分析、預判可能發生的管道泄漏、機泵故障。
同樣位于榆橫工業區的中石油蘭州石化榆林化工有限公司,剛建成的國家乙烷裂解制乙烯示范項目,也貫穿數字化設計、數字化移交、數字化工廠主線,打造經營管理、生產管控、機電儀、安全環保四個“一體化”核心平臺,建設智能化工廠。
榆林經開區黨工委書記、管委會主任孫守洋表示,榆林經開區對標德國路德維希港、新加坡裕廊島等國際一流化工園區,在完善路網、管網的基礎上,加快公用配套工程建設,構建完整的生態工業體系,形成一體化的“公用工程島”。并以美國杜邦實施的安環體系建設為重點,高標準推進智慧園區建設,用國際視野、國際標準、國際經驗全面提升園區監管與服務能力,使園區成為“安全、綠色、智慧、可持續發展”的典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