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漢鹽化工消毒劑產能躍居世界第一
已有人閱讀此文 - -
年生產能力超10萬噸,成為全球最大的消毒劑生產基地
7月21日,中石化江漢鹽化工湖北有限公司1.2萬噸/年鈉法漂粉精裝置建設項目順利投料試車成功。至此,該公司消毒劑年生產能力超10萬噸,成為全球最大的消毒劑生產基地。
目前,江漢鹽化工消毒劑產品主要有漂粉精、強氯精,年生產能力分別達到7.2萬噸、3萬噸。
該公司生產的鈉法漂粉精產品是無機高效的殺菌消毒劑,次氯酸鈣含量高,不足30克鈉法漂粉精的有效成分含量,相當于1瓶500毫升84消毒液,可殺滅腸道致病菌、化膿性球菌、致病性酵母菌及芽孢,對脊髓灰質炎病毒有滅活作用,對金黃色葡萄球菌、大腸桿菌抑菌率可達99.99%。其溶解性固體總量低,使用后轉變為溶解性無機物,安全無殘留,曾被國家科技部等五部委認定為國家重點新產品,廣泛應用于食品、飲用水消毒,以及水質凈化、環境消殺及畜牧、水產養殖等。
去年疫情以來,該公司持續優化運行安全生產,做好消毒劑市場保供,積極履行社會責任,除應中國石油化工集團公司的安排捐贈200噸漂粉精馳援疫情防控外,還先后受全國總工會、武漢紅十字會、四川欣鑫慈善基金會等78家單位委托,捐贈漂粉精消毒劑產品951噸,被湖北省列入第二批防疫消毒物資廠商名錄,成為中國石化戰疫情的一張社會名片。該公司還是國際紅十字會的長期合作伙伴,其漂粉精產品力助國際紅十字會在伊拉克、敘利亞以及抗擊非洲埃博拉疫情中承擔人道主義義務。
針對全球疫情防控常態化,漂粉精市場需求量與日俱增的形態,該公司依托中石化集團公司建設川氣東送儲氣庫配套鹽化工一期工程機遇,依據中國石化“一基兩翼三新”、建成世界一流能源化工公司的戰略部署,著力將特色資源優勢轉化為效益優勢,不斷推進漂粉精等消毒劑產品產能建設,實現漂粉精等消毒劑產量的提升和公司產品結構、產業鏈調整。充分利用公司自產氯氣、燒堿等基礎化工原料優勢,將其轉化為附加值較高、儲存運輸方便的效益型產品鈉法漂粉精,提升企業上下游平衡能力,改善現有資源配置,促進企業生產經營步入良性循環。
據了解,國內各廠家的鈉法漂粉精初始生產技術全部從國外引進。1995年,該公司引進加拿大凱密迪公司鈉法漂粉精生產技術,建成第一套年設計產能5000噸的漂粉精裝置。多年來,該公司采取邊建設邊改進的方法,先后進行420多項技術改造,形成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專有技術體系,已經實現100%國產化,打破外國專家曾說的“江漢漂粉精裝置因當地空氣潮濕不可能達到設計產能”的預言。其中《含鈣固體懸浮物、含氯、含鹽廢液的綜合處理工藝及處理裝置》《漂粉精二次反應加料自動控制裝置》等國家專利技術,不僅使漂粉精生產過程實現零排放、產業鏈的閉循環和資源的綜合利用,而且大大改善裝置的運行效果,單套裝置設計產能和實際產量由引進之初的5000噸/年提高到6000噸/年以上。
據悉,新建成的1.2萬噸漂粉精生產裝置于去年6月動工,面對疫情及汛情等多重困難因素迭加的影響,建設各方協同合作,共克難關,確保施工建設和疫情防控兩不誤,安全優質高效地完成產建任務。新裝置在設計、設備選型和建設過程中,持續推進技術進步和新材料、新技術的應用,干燥器及部分襯里設備改用鈦材等耐腐蝕性能更好的材料,并采用旋轉閃蒸干燥工藝替代原有的干燥方式,物料干燥時間由過去的160分鐘降至僅需10秒鐘,不僅大幅提高裝置運行效率,降低蒸汽等能源消耗,減少噸產品標煤消耗指標和碳排放,助力綠色企業建設,而且設備材質的改變,有助于進一步提高產品白度,改善產品外觀,增強產品競爭力。
目前,該公司漂粉精消毒劑產品遠銷歐洲、美洲、澳洲、亞洲等地的80多個國家和地區,市場占有率達33%。作為全球最大的消毒劑生產基地,該公司一直以履行社會責任、彰顯國企擔當為己任,不斷做大做強消毒劑產品規模和質量,提升品牌影響力和企業競爭力,恪守危化品生產、運輸等行業規則,增強中國企業在國際消毒劑產品市場的話語權,促進消毒劑行業進入高質量發展。同時,積極把握疫情后時代帶來的消毒劑市場空間、儲氣庫建設帶來的發展機遇,不斷加強日用、醫用、冷鏈食品等消毒劑功能化產品研發,滿足民眾消費需求。 (陳傳武 樓小梅 黃紅霞/文 宋國梁/圖)

